加強黨性修養是共產黨員的永恒課題,作為共產黨員,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不能有絲毫的懈怠。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黨性修養學習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不斷增強。”黨性修養是指共產黨員按照黨性原則通過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使自己的黨性得到增強和完善。這些重要論述對于黨員切實提高黨性修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加強黨性修養我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強化“五種”意識,弘揚五種“作風”。強化進取意識,大力發揚奮發有為的工作作風,確保真抓實干。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飽滿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教育事業上。同時要引導干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牢記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大展才智,釋放出自己的最大能量,用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成績。
二、強化自己的宗旨意識。要牢記黨的宗旨,心中裝著群眾。“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實實在在的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個原則不能變。活到老、學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進,才能在行動上體現出來。
三、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保持清醒頭腦和平衡心態,始終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和爭創一流業績的本領。
四、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工作上不能僅僅是“過得去”,而必須是“過得硬”,隨時隨地能成為群眾的榜樣,敢于說出“向我看齊” 的口號。切實把作風體現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關鍵時刻敢于擔當。
五、樹立好自己的形象。首先要樹立為民形象,弄清楚群眾到底想要什么、盼什么、爭什么,真正把群眾的冷暖、安危、疾患放在心上,把群眾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實。其次要樹立務實意識。要按照保持先進性的要求,勇于治“虛”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實做到講實話、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最后要樹立清廉形象。進一步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我們手中的權利來自于人民,決不能把權力當作向組織伸手的資本,更不能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權力當作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嚴于律已,廉潔自律,以身作則,進一步轉變思想、工作、學習、生活作風,真正做一名服務黨、服務人民的貼心人!
黨性,是黨員人生理念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在新形勢下,加強修養,就要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進一步增強黨性、拓寬視野、提高能力,正確對待自己,認真對待工作,真誠對待他人,以堅定的黨性確保作風養成,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做勤政為民的表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一要切實增強群眾觀念。自覺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二要真正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產黨員處理利益問題的根本原則,也是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基本要求。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三要強化宗旨意識。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們在群眾中就有多重的分量;只有我們做得讓群眾滿意,群眾才會對我們滿意。
進一步強化基層意識,做深入群眾的表率。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的過程。一要有謙虛謹慎的態度,擺正心態,放下架子,誠懇地與群眾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聽到真話、摸到實情,從人民群眾創造性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取到真經。二要有深入實際、身體力行的作風。調查研究既是了解情況的過程,又是把握事物規律的過程。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才能充分掌握客觀情況,才能抓住關鍵,拿出切合實際的對策和辦法。三要有海納百川、集思廣益的胸襟,在調查研究中重視群眾的批評和意見,從而有針對性地改正缺點、克服不足,不斷把事業推向前進。
進一步強化作風意識,做實事求是的表率。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真抓實干、實事求是、敢于負責、銳意進取。二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埋頭苦干、不事張揚;堅持原則、敢抓敢管,面對困難、勇挑重擔,出現失誤、敢于負責;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取得新成效。三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積極主動,大膽探索新形勢下出現的新觀念、新情況、新問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正確解決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
進一步強化廉潔意識,做遵紀守法的表率。清正廉潔是群眾評判領導干部黨性強弱、作風好壞的重要標準。一要過好紀律關。自覺遵守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二要過好權力關。權力是把雙刃劍,既可以用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也會有人用來謀取私利。要以敬畏之心來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將權力置于監督之下,自覺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為人民群眾掌好權、用好權。三要過好生活關。牢記“兩個務必”,認真執行廉政準則,注意防微杜漸,抗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慎始、慎微、慎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加強黨性修養,必須抓住堅持與時俱進這個關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永遠站在時代前列 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質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先進性的根本點就是與時俱進,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對我黨成長壯大歷史經驗的總結,更是面以對當今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變化,面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這樣新的歷史條件而提出的,是對新時期黨的建設中面臨的系列重大問題的根本性回答。它將大大影響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的建設和前途,影響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所以,共產黨員應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克服閉目塞聽、坐井觀天、因循守舊、無視世界發展潮流的舊觀念,充分認識黨的建設的時代性要求,、了解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新變化、科學技術的新發展,認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深刻變化,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點,自覺地調整自身的思想觀念、思想方式、工作作風,使自己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前,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的時代面前,在異彩紛呈的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蕩交融的大背景下,做到在政治上清醒,理論上成熟,思想上堅定。
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覺改造世界觀,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視野高遠,胸襟開闊,順應潮流,善于學習,勇于創新,投身改革,大膽實踐,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成為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鋒,踐履“五種精神”的楷模,展現出真實的、嶄新的時代特點。與時俱進,就是開拓創新。開拓創新,有著廣闊的舞臺和領域,每個工產黨員都可以從自己所擔負的職責任務及所處社會角色出發,開展工作思路的創新、工作方法的創新、勞動手段的創新、管理方式的創新、組織形勢的創新。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作為這個先鋒隊的成員,共產黨應當具備不同于普通工人、普通群眾的素質,如共產主義世界觀、全心全意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質、優良的作風、嚴格的組織紀律性,等等。共產黨員的這些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經過長期時間艱苦的自我磨練、自我改造、自我修養才能獲得。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和領袖歷來十分重視共產黨員的修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無產階級政黨的黨員必須加強自我教育和世界觀改造都曾有過論述,把它當作無產階級政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列寧還直接使用了“修養”這一概念。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針對中國革命和黨的自身建設的特點,明確提出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重要思想,并把加強黨的思想教育作為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重要問題和中心環節,而思想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思想修養。早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特別強調黨的隊伍的“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強調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改造與黨員的自我改造。
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同志更加明確在指出,全黨要更加普遍、更加深入地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劉少奇同志1939年專門撰寫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以下簡稱《修養》),對黨員修養的必要性、內容和方法等作了科學、深刻和全面的闡述,有力地推動了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正因為我們黨重視黨的自身建設,特別是始終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注重黨員修養,尤其是黨性修養,就把占黨員隊伍大多數的出身于小生產者的農民和來自非勞動者階層的革命分子,在斗爭實踐中教育成為共產主義戰士,成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優秀指戰員和堅定的黨的干部,解決了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途徑問題,從而成功地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黨的建設上撥亂反正,恢復了黨員修養的優良傳統。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產黨員要堅持黨性,反對派性;堅持解放思想,反對因循守舊;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反對歪風邪氣。黨中央制定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的十二大修改了黨章,重新明確了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并開展了整黨,集中解決黨內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問題,推動全黨性修養。
抓好黨性教育提升黨員修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