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高新區文明辦《關于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為進一步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營造歡樂祥和、文明健康的節日氛圍,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諧路社區結合社區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貼近居民群眾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策劃,積極開展宣傳
和諧路社區高度重視“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將此次活動作為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廣大居民群眾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營造文明、進步、和諧的文化氛圍,進一步增進鄰里關系,促進社區和諧。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確保責任落實,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在活動開展前,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小區,向轄區居民進行了廣泛宣傳,在轄區內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
二、開展縫制香包民俗文化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和諧路社區在居委會辦公室舉辦了“大家縫制香包”活動。社區工作人員齊動員,有的從家中帶來了彩線、布料、針、頂針、剪刀、小珠子等原料,有的從裁縫店要來了各種各樣的花色邊角布料和棉絮,有的上街購買了香草,居委會還邀請了轄區居民九人來社區,和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共同縫制香包。大家歡聚一堂,談笑風生,齊動手,穿針引線,用各色布頭包上香藥,縫制自己喜歡的五彩繽紛的香包。不到兩個小時,個個小巧玲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香包呈現在了眼前,有紅辣椒,大南瓜、小柿子、杏胡、梅花、小香袋、各種小動物等等。同時來居委會辦事的居民分別贈送香包一個,相互之間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同時建立了深厚感情。
三、開展送香包、送粽子活動,弘揚傳統美德
社區領導和民政助理分別帶著香包和粽子,走訪了小區空巢老人家,并和老人們一起嘮嘮家常,對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生活狀況進行了一一詢問。向他們表達節日的祝福,讓他們感受身邊的關心和牽掛,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豐富了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使大家在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濃郁的文化氣息,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全民推進和諧社區建設鑒定了基礎。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潛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能夠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一是教師、家長、幼兒一齊收集資料有關端午節的新、老照片及相關聲像資料,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知識和風俗習慣。并透過宣傳欄、家園聯系欄、網站等多種宣傳形式,讓師生進一步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增強幼兒熱愛祖國之情,鼓勵、引導幼兒走進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二是透過搜集有關端午節的詩詞、民間傳說,搜集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在班內分組交流學習,表達我們對他的懷念、崇敬、愛戴。
三是倡導熱心家長給與幼兒包粽子的指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粽子”,感受著民俗文化。食堂幫忙煮好。讓幼兒品嘗、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四是制作并相互贈送端午節賀卡,鼓勵幼兒動腦的同時也多動手,并互相傳達節日的問候。五是結合“六一”慶祝活動,各年級組組織幼兒舉行“繪美麗祖國”繪畫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透過“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感受過節的快樂,做中國人的光榮。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積累幼兒的文化底蘊。在活動中讓幼兒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個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動手潛力和同伴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端午端午,五月初五。我公司端午節舉辦的活動終于在今天落下帷幕了。回看這次端午節活動的整個過程,我們是欣慰的,也是高興的。有一支優秀的團隊在公司里面活躍著,每一個人都不曾在活動中缺席,每一個人都擔當了此次活動的一顆螺絲釘,這是我們公司值得高興的事情。這一次的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為了讓我公司未來的活動都如此次活動一般有效果,現將此次端午節活動整理和總結如下:
一、明確的活動目的
要說這次公司端午節活動能夠如此成功的舉辦,最應該肯定的就是此次活動有著明確的活動目的。在端午節還未來臨之時,我們公司這支優秀的活動組織團隊就將端午節的活動方案呈遞了上來,在方案中明確寫明樂此次活動的活動目的以及開展形式,而這次的活動目的僅僅是打響我們公司的知名度,這使得我們公司通過了此次端午節的活動,不僅打響了我們公司的知名度,也提升了我們公司的被關注度,在活動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喜愛我們品牌的受眾了。
二、目標受眾精準化
此次活動,我們這支優秀的團隊沒有將目標受眾廣泛化為所有的人,在現在活動成功了看來,是一件非常有遠見的事情!如果還像以往那樣將目標受眾對準所有的人,對準所有具備消費能力的人,這太容易成為一次花費了眾人時間精力也花費了公司大量資金,卻沒有收獲的無效活動了。好在團隊里的人堅持將目標受眾定位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并且重視端午節的人,這一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能力消費的人,我們的活動得到了他們的認可,也就意味著得到了良好傳播源頭的認可,他們會因為我們公司產品的優良而向身邊的人廣而告之,這樣的口碑傳播才是最好的廣告。
三、服務的優質上乘
這一次的端午節活動能夠成功舉辦,優質上乘的服務也不能不提到。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公司的這支優秀團隊針對服務人員進行了專門的培訓,以確保他們在這次活動中能夠為顧客提供最優質也最上乘的服務,讓所有被我們此次端午活動所吸引的目標受眾都能夠在優質上乘的服務中感受到我們公司的出色。不管是我們公司的產品,還是我們公司的活動,再到我們公司提供給大家的服務,都是出色的,這才保證了顧客都買我們的賬。
端午節為我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利用學生對過節的興趣,不僅能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還靈活地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一、端午節的活動我們側重于“溯”源
從三個環節展開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1、師生互動墻報。(在3—4年級開展)通過教室整個的外墻布置,以小報、手工制作、繪畫作品等形式反映師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體會與成果。
2、師生互動演出。(在5—6年級開展主題隊會)隊會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了屈原投江的一段歷史文化,師生們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義感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全場深情地吟頌起懷念屈原的詩詞。我們嘗試以時裝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師生展示了端午節的時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間主要活動,在齊心協力擂鼓接龍、賽龍舟的演繹中師生們感悟昂揚向上、齊心協力的中國精神。
3、師生互動活動。端午節的活動室由老師和家長共同單杠,有粽子制作室、時令飾品制作室等,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有的學會了制作粽子、有的會做香袋、有的會編蛋網、有的會做菱角,有的學會一段武術操、有的還知道了與一些節日習俗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從而較好的體現了我們的活動主旨:全員參與,共同體驗、各有收獲。
二、在實踐中,我們欣喜的發現學校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
1、校園生活生動起來了。節慶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儀式和形式、我們還加強了節慶教育后續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蹤聯系卡,學校社區活動聯系單、反映了學校在教育學生工程中的獨具匠心,全方位勾畫出孩子天地的純真、爛漫、生動、富有情趣,每次活動后的照片、班級交流展示等資料,往往又構成了是校園櫥窗最美的風景線,讓學生為自己的表現喝彩,這一切恰恰構成一團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煥發生命的靈動,令學校生動起來。而這種氛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2、教育內容豐富起來。教師們對“空洞的說教”的認識深刻了。就事論事的教育、言而無物的紙上談兵就是空洞的說教。節慶教育實踐使教師們覺得言之有物,和學生說的話題多了、話題廣了,了解學生更生動了,師生間的情義更濃了,和學生交流的基礎更扎實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學生參與的意識強了。學生不僅對于節慶活動,傾注很高的熱情,而且對于學校其他活動也予以一定的關注。在學校的許多活動中,都能看到有的學生主動收集資料,有的設計編排活動方案、有的動手操作……,自然中體現出自信。
4、規范的養成更自覺了。節慶活動的開展往往牽涉到整個班集體,不強調一些紀律是不行的,在整個的參與過程中,可能還要牽涉到一些學生的個人“犧牲”,學生的集體觀念得到了強化,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因而也更自覺的履行職責,遵守規范。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是對學生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有利時機。我校利用今年的端午節,結合學校“仁”德育特色,在學校、家庭、社區中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
這次主題活動,真正讓學生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愛鄉的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一、“魅力端午”挖掘文化內涵
1、通過國旗下講話營造活動氛圍。以“倡議書”的形式,把活動的意義、主題、時間、內容、形式等告知全體師生,讓學生及其家長明確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端午節的活動。
2、組織各班出好一期“粽葉飄香情系端午”的主題板報,為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組織各班召開“端午情愛國心”主題班會,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增強了對端午節的了解,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各地的習俗、香囊的制作等,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
4、開展“民族情屈原魂”主題手抄報比賽。讓學生在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5、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歡慶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分班級在端午節前開展校園詩會,并選拔優秀選手參加校級誦讀活動。吟誦屈原詩歌、中華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反映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詩詞以及書畫屈原詞章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掀起了緬懷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歌頌和諧盛世的熱潮,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平安端午”營造和諧氛圍
1、開展“我和家人包粽子”活動。發動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買過端午節的材料,一起包粽子,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享受親情的愉悅,了解端午的習俗。
2、開展“我做香囊送溫暖”活動。學生親手制作體現端午文化的香囊一個,帶上親手包的粽子,走進社區,給親戚朋友、孤寡老人等送香囊、粽子,在活動中增進人際交往,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3、開展“我和父母過端午”活動。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家長了解當地端午節的風俗;和家長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在家長指導下做一份端午節手抄報或電子小報。
4、組織環保志愿者走進社區、街道,倡導文明新風尚,勸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路邊打麻將、公共場所赤膊袒胸、放養寵物等不文明現象。
三、“健康端午”倡導文明理念
1、倡導文明、環保的過節理念,組織開展美化校園環境活動。發動廣大師生對校園進行清掃,努力營造整潔、優美、有序的校園環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在校園廣泛開展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活動,發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從科學的角度認識懸白艾、掛菖蒲、戴荷包、飲雄黃酒等端午節傳統習俗,組織流行性、x染病防治知識講座,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為載體,積極倡導文明和諧新風,開展文明禮儀知識進校園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了端午節這個中國古代的稻作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逢農歷五月初五民間掛香囊、吃粽子、賽龍舟等慶祝端午的風俗習慣,增強了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力宣傳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
這次活動以傳統習俗為特征,以增強民俗體驗為重點,以親子活動為抓手,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主題活動的始終。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拳拳報國之心,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