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領導“戴好口罩抓發展”指示和保持新冠防控工作“時間長期化,措施經常化,秩序正常化”要求;有力保障居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經濟社區秩序全面恢復。中和街道五根松社區于20__年5月14日召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會。
首先五根松社區黨委副書記余彬將向社區工作人員、巡邏隊員、網格員、各院委會成員、各物業管理人員傳達中和街道黨工委對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意見。隨后,對社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如下統一部署:
一、各部門充分認識疫情防控長期形式,始終抓牢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各物業對于市外返蓉人員、重點疫區人員的摸排工作。做好門崗登記、健康碼掃碼亮碼工作,以及人員體溫測量工作。
二、做好社區防疫,提高轄區對于中、高風險地區低蓉人員和持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工作開展;做好人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的監測和隨訪管理工作。
三、對于轄區內酒店來蓉人員,落實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測量等,酒店內區域消殺工作。如出現重點疫區來蓉人員,及時上報社區。
通過此次會議,強化社區、各物業、網格員職能規劃和思想認識,堅持及時發現、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加強轄區內居民群眾做好衛生防護引導工作,為保障轄區內居民安全做到推進作用。
近日,__市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工作,__社區及時成立由社區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開展防控工作。
x月x日上午,浮橋街道駐社區干部、社區兩委及時召開疫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街道掛點領導傳達街道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布置防控疫情相關工作。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將__社區新型冠狀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如下:
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社區及時關閉社區文化活動場所,停止宮廟燒香等文化活動、民俗活動。
及時發布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紅白喜事宴請等居民公約,從即日起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解除為止,居民不得舉行各類宴請活動(包括婚嫁、滿月、周歲、十六歲、喬遷、三年等紅白事,以及同學會家族聚餐行為)。盡量避免集體聚餐,繼續做好從湖北或武漢返鄉的人員摸底排查工作,及時上報相關信息。
遇到社區居民有事要宴請的,社區黨支部及時上門做工作,停辦改為家宴。
按照工作會議上的部署,形成網格化責任制管理,發動以社區主干、兩委為網格責任人,駐點領導、“兩委”班子、全體工作人員分成五個網格小組,走家入戶,向轄區600多戶居民和流動人員入戶宣傳,派發《關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的倡議書》,并做好防控排查登記工作,督促居民群眾不串門、不訪友、不聚會,出外必須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市委、局黨委的安排,本人按要求參與協助街道__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時間到崗到位,迅速行動,多措并舉,積極帶領村干部,做好防控宣傳、衛生整治、入戶排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示精神。切實保障村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阻擊戰。現總結如下:
一、第一時間參與防疫
街道辦事處召開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部署會,并到社區報到,積極了解社區基本情況。社區面積0.722平方公里,東與坂頭社區相鄰,西與東邊社區交界,南臨華星,北靠延陵、田中社區。共有11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460人,流動人口約1600人。排查外來人員和居家觀察人員,共計300多人。
二、積極參與防疫工作
與社區班子、駐社區工作隊員到各社區小組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粘貼宣傳標語和疫情告知書。“家中有沒有外出務工回來人員?什么時候回來?從哪里回來?何時到家?坐車還是飛機?途中是否停留?”駐村工作隊都仔細詢問,認真記錄,大力排查外出務工返村人員及外來緬籍人員,建檔立冊防控跟蹤。對從重點地區回鄉的人員信息及時上報上級政府,聯系醫療系統進行取樣送檢,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
三、深入工作、堅決打贏防控戰役
每天帶領村醫入戶核實情況,排查原因,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堅決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同時,我們積極宣傳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知識,引導群眾提高防控意識但也不必恐慌,做到不聚餐、不集會、不傳謠、不恐慌、不串門,有發燒、干咳等癥狀及時上報,并主動到鄉村衛生機構檢測。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當前雖懼,但有責。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不忘為群眾服務的初心、牢記駐社區的使命,毅然奮戰在基層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必將堅定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的嚴峻形勢讓春節假期非同尋常,不見了往日的人流喧鬧和熙熙攘攘,打開窗子,入耳的是防疫宣傳廣播,看見的是仿佛畫中的安靜樓閣,再向遠處望一望,有一群社區疫情防控人員穿梭在樓宇之間,他們是社區的“守門員”,用愛與擔當筑起小區的安全屏障。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迎面的是一群群忙碌的身影。小區疫情防控人員在忙著量體溫、忙著消毒、忙著發宣傳單、忙著辦通行證……他們24小時輪流守護,有時幾小時不喝一口水,泡面就是一頓飯。在東北大地他們是鋼鐵戰士,零下三十度的天氣,凍壞了手腳,凍不壞小區守護者的堅定意志;在嚴重疫區他們是越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士,用無私奉獻保衛人民安全,用責任與擔當踐行初心使命。每一個守候為的是防控不留死角、全力織密社區的防護網,用他們的赤誠之心換小區居民的在家安心。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看見的是一個個焦急的眼神。防控人員焦急居民的不聽指令、不講大局,焦急他們的不理解、不珍惜。小區守護者門急切防護的是每個“門”的安全,他們是黨員、是公務員、是職員、是志愿者,崗位上他們無畏無懼,堅守“大門”,回到家他們是爸爸、是媽媽、是兒子、是女兒,是家里的支柱,他們知道保護好每一個“門”,才能保護好每個家的安全,才能在春暖花開時與家人團聚共享戰“疫”的勝利。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聽見的是一聲聲關心的勸阻。小區防控人員每天要苦口婆心勸阻居民盡量回到安全堡壘,最大限度做到疫情不擴散。有的群眾聽到了勸阻,知道那是愛與守護,宅在家里不出門添麻煩,有的群眾聽到了勸阻,卻覺得是限制與枷鎖,對防控人員質疑指責,拒不配合。出門不戴口罩、出門只為遛狗、出門放松心情等等的群眾還有很多,他們不理解出的這道“門”是防控人員日日夜夜、一點一點筑起的安全“門”,病毒無情人有情,對于無數前線抗“疫”戰士的付出與犧牲,誰還忍心再開那道“門”。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小區大門內外的你與我,都要為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如果說醫護人員是沖鋒在前的“急先鋒”,那么基層干部便是安定后方的“后勤兵”,正是他們不停地冒險奔走,才換得人民群眾安心“宅家”。
進門入戶宣傳排查,是他們給群眾吃下“定心丸”。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恐慌的氛圍在全社會彌漫。這時,基層干部們迅速行動,進門入戶科普“戴口罩、不出門、勤通風”等疫情防控的正確做法,將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編成順口溜、制作成快板唱詞,用通俗易懂的鄉話、土話為群眾解惑釋難,反擊謠言中居心叵測的“偽科學”,引導廣大群眾自覺“禁足”家中,動員武漢返鄉人員主動登記,這才有了街道空蕩、廣場無人的“壯觀”場面。
寒風凜冽堅守崗哨,是他們為群眾守在“陣頭上”。新春佳節期間,不少人抱有僥幸心理,冒險走親訪友,大大增加了聚集性疫情發生的概率,為疫情防控增加了很大阻力。為此,基層干部們在街頭村口、小區門前設置勸返點和體溫檢測點,核實進出社區、村莊的人員信息,勸阻試圖走親訪友的居民,為確實有需要進出的人員測量體溫、記錄信息。盡管寒風吹散了他們的鬢發,路燈拉長了他們的身影,有時甚至還會遭受少數群眾的不滿和指責,但是他們始終堅守在疫情的防控的“陣頭上”,一遍又一遍地勸阻著那些耐不住寂寞的人們,看似不講情面,實則大愛無邊。
走街串巷送水送菜,是他們替群眾裝滿“菜籃子”。在倡導全民自我隔離期間,食物儲備不足是困擾一些留守家庭和武漢返鄉人員家庭的重要問題,為了既從嚴落實隔離制度,又不讓隔離群眾口渴挨餓,基層干部們便自告奮勇當起了“送菜工”,他們手拎“菜籃子”,奔走在街巷中,將米面糧油、瓜果蔬菜挨家挨戶、準時準點送到隔離群眾手中。他們用一棵棵蔬菜、一粒粒大米向落實隔離措施的群眾傳遞戰勝疫情的信心,堅定他們落實隔離制度的決心,從而構筑起全民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了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