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周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教師勤儉節約國旗下講話稿,歡迎閱讀!
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古人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古人又云: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古人云了又云,意在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啊!滾滾歷史長河,多少古圣先賢。克勤克儉,如數家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成春秋五霸。宋襄公,衣求蔽體,食求果腹。改革變法,鼓勵農桑,而列戰國七雄。魏武帝曹孟德,布衣素食,勸婦耕織,掃平北方,縱橫中原。致使三分天下有其二。唐太宗李世民,乘輕騎,住寒宮。減輕徭役,休養生息。才有貞觀之治,天下為家的盛世局面恰恰相反,商紂王,釀酒為池,懸肉為林。橫征暴斂,大興土木。牧野之戰,倒戈相向,終自焚于露臺。周厲王,窮奢極欲,千金買笑。百姓道路以目,諸侯八方烽起。最后社稷傾覆,暴尸于荒野。唐明皇李隆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終釀成安史之亂,而揮淚馬嵬坡前。正所謂“古往今來無不行,獨有天地常悠悠”正所謂“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勤儉節約今安在,以史為鏡看今天!”
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科學的內涵。通過這次關于“科學節約,提升管理”的學習,使我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名__人對于我們這個企業大家庭興衰榮辱的責任。假如我們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以一顆無限感恩的心對待我們的工作,那么,我們說科學節約不就是偉大的生產力嗎?
當我們節約了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甚至一個紙杯,當這種行為成為我們的一種需要、一種習慣、成為理所當然。我想只有這時作為__人的自豪感才會從心底油然而生。大家說,對不對呀?當我們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節約了一分一秒;當我們提高了服務水平,不再吝嗇我們的問候與微笑。只有這時候,我們才會感受到企業的堅定步伐與我們自身的發展。大家說,對不對呀?科學節約就像一場競賽,是和自己、和時間,和習慣勢力的競賽。這次以“科學節約,提升管理”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直指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反躬自問,潛移默化。無須大刀闊斧亦能巧奪天工。因為我們都明白刻進血液里的才是制度!
我們相信,只要從我們企業的根本利益出發,從我們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我們的企業必將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今年我們的企業同樣面臨著世界經濟大衰退的考驗,迎接著經濟危機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一分一厘、集腋成裘。我就不相信積跬步不能致千里!我就不相信納細流不能成江海!我就不相信成績不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衛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里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么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并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謝謝大家!
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勤儉持家”的話,對于每一個來說都不陌生。她是中國華夏文明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一代代帝王將相把她作為治國的一種良策;千百年來,一個個布衣平民把她視為持家的一劑良方。她又像一條綿長的絲線與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似一粒種子,深深的根植于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田。又是家訓,是警言,駐足于千家萬戶的門榻,明懸于官宦商賈的廳堂。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無論是“小家”還是“大家”無論是富有還是貧困,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去浪費和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切,惟有的是勤儉與節約。
時光漸進,歲月輪回,我們共同創造,共同經營既懶以生存的家園,猶如人生的三段,從年青的激情到中年的穩重隨之暮年的滄桑,再加上外界因素,如今,卻走到了人生發展的瓶徑。坐在這里,目睹著一切的我們,心在不經意間總會有絲絲的隱痛,因為多年的廝守與你有著深深的情,濃濃的意。回首曾經過往的歲月,從當初的一片平地到四臺機組的拔地而起,從企業角色的一個個轉換到現在僅存的兩臺運行機組。二十多年來,我和你一同成長,風雨共擔,也見證了你一路歡歌的輝煌與幾多惆悵的悲涼。我們每名員工都是企業的締造者,同時,也是最大利益受益者。企業的生死存亡,緊緊關乎著我們的生活質量,現在企業的困難不是哪個人,哪個領導的困難,它是我們大家的困難,我們應該怎么做,不要做得更好,不是要誰去強迫你,而是我們自己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前瞻性的思想,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崗位,求真務實工作,把節約能耗,降低成本與自己的生命線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古人云:“日行一善”,我想勤儉節約,勤儉持業,用心工作又何償不是一種善舉呢?或許有人會說:節約是公家的事,浪費了也是公家的。難道是這樣的嗎?古腸熱道,狹路相逢,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員工都曾經親身經歷了一場企業生與死的磨難,現在,我們還能在這里工作、學習,這是企業掌舵人在企業生與死的一搏中揀回了一條命,生命誠可貴,節約價更高。我們不僅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存希望,更要在工作中精心操作,確保安靜,節約能耗,提高效益。日常打掃衛生用的拖把若壞了修一修,就能為企業節約一把拖把的錢,掃帚散了捆一捆就能繼續發揮其作用,洗涮拖把用污水而不用生活用水等等,雖然事小,但卻是節約的一種體現,在自己崗位上,不求驚天壯舉,只求點滴之惜,在運行操作中,勤動手,就會使經濟指標保持在最佳狀態,勤動腿,就會使設備電動機少空轉一分鐘,勤觀察,就會發現身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也許有人會說:節約一克煤、一兩油、一滴水等等,頂不了多少寒氣,起不了多大作用。要知道,浩瀚大海來自涓涓細流,高山仰止積累于層層沙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莫忽視節約一克煤的能量,別小看一兩油的分量,莫輕浮一滴水的用途,只要把每個人的智慧,每個人的節約,每個人的貢獻加起來,就是一座堅不不可摧的城堡,一支勇猛差點善戰的隊伍。付出與回報永遠是成正比的。我們每個人把愛企業猶如愛自己的父母,愛一個人,一個家庭一樣的真情,用智慧激揚人生,釋放誠摯的心靈,那么一切都會成為傳奇,點滴之惜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朋友們,來吧!愛是一種偉大,愛是一種力量,用愛工作,用責任工作,敬業愛崗,愛企如家是人生價值的體現。莫等閑,困難面前方顯英雄本色,主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充分發揚華夏文明“勤儉節約”之美德;牢記“節約光榮”之理念;樹立“主人翁奉獻”之精神,積極擔當起企業下滑的制動器,精心打一場企業生存保衛戰,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這樣,才無愧于心,無愧于企業,無愧于一名華夏文明,節約之上,美德傳承的優秀兒女。
最后,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從牙牙學語起,第一個會發的音是“媽媽”,第一個會寫的詞是“中華”,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從那時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著我們的祖國“媽媽”。人生道路上十七個春、夏、秋、冬,我們很慶幸,時時充滿歡樂,處處鋪滿鮮花,老師曾教導我們,只有祖國的富裕和強大,才能使幸福之花永放光華,因此,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使這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從現在起,必須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只有節約,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華;只有節約,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說法。有的同學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后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并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我國西部地區和一些偏遠的山區,經濟比較落后,生活在同學勤儉節約,為改變自己和家鄉的命運而奮斗。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繼承這種精神要從現在做起,古人的話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約是美德中的最大美德,奢侈是邪惡中的最大邪惡。如果我們從現在起,節約沒一滴水,那么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沒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那么,既然節約這么重要,就讓我們從現在起,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幸福之花用放光華而努力奮斗,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國家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里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后,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后的。在城市里,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斗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周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