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推出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十四五”與青年特輯上線。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十四五與青年主題團課觀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時間無跡,奮斗有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承載著美好希望,昭示著美好前景。如今,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出發,又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而言,新征程上,唯有以“奮斗”砥礪新征程。
奮斗,是新征程上永恒不變的時代“主題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奮斗”這一時代主題詞。“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才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這個偉大時代的最好詮釋。對國家而言,奮斗是推動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對個人而言,奮斗是實現人生價值、成長成才的根本途徑。新征程上,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需要各方面人才激蕩起不斷創新的偉力、昂揚起拼搏奮斗的決心、弘揚起奮斗以成的作風、保持永遠奮斗的勁頭,把奮斗精神融于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堅定不移在“奮斗”中創造出更多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新業績新輝煌。
奮斗,是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時代“最強音”。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決扛起的時代重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必須做到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具體實際,保持戰略定力,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在“奮斗”中推動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向前發展,更好取得新的決定性成就,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10月30日,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新聞發布會,解答全會精神,解讀《建議》內容,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肩負著新的時代使命,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譜寫時代新篇章。
問計于民,繪就規劃藍圖
《尚書》有言,“好問則裕,自用則小。”治國理政也因如此,虛心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為“十四五”規劃提供“源頭活水”,讓“十四五”規劃暖到群眾心中。反之,通過“拍腦袋”容易形成看似“高大上”,實則“中看不中用”,造成群眾不買賬、工作難收場的尷尬局面。
創新思維,聚焦突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病毒大流行,世界的格局在悄然改變,我們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急是我們創新的動力源,作為領導干部要努力想新辦法、找新出路、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答好人民滿意這張終極答卷。
直面挑戰,肩負為民情懷
今年的新冠疫情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逆行者,他們詮釋了“負小家而守人民”的為民使命。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我們要敢于直面挑戰、攻堅克難,不回避矛盾,遇到困難不繞路。人民的幸福是黨員干部工作的指南針,要把人民始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奮力譜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意義重大。黨員干部作為重要的參與者、決策者,也應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十四五”藍圖添上一抹色彩。
添一抹“念茲在茲,人民至上”的信念紅。民惟邦本,本固邦寧。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前往吉林、安徽、__、廣東等地調研考察,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公司企業,從田間地頭查看糧食生產及土地保護利用到防汛救災現場恢復生產,從“半條被子”紅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資源開發到企業自主創新。這充分說明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共產黨員的政治信條。黨員干部要將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在“十四五”時期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添一抹“遠方有詩,美麗鄉村”的和諧綠。回眸“十三五”,現代化農業之路,不僅讓人民群眾的收入提升了,更讓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實現穩產糧、穩增收。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對環境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綠色,不僅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要繼續擦亮綠色生態名片,走現代化農業之路。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推動農業與旅游、健康、文藝等深度融合,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尋找平衡發展之道。
添一抹“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智慧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規劃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科技創新、國民教育、醫療衛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實,黨中央問計于民,首次通過互聯網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為編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黨員干部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相統一的好傳統,善于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發揮“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的作用,推動我們黨和國家事業不斷蓬勃發展。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在“十四五”這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黨員干部要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信念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氣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來抓落實,共同譜寫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篇章。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發展擘畫“新藍圖”,也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組工人應當聚焦遠景目標、把握重要舉措、明確工作新導向,要把全會精神與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相結合,點亮新時代高素質干部隊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遠景”之路。
邁出新步子走好新階段的“路線圖”。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離不開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牽引,組工人要緊跟新時代發展,全面規劃好新發展階段的“組織路線圖”,以邁出嶄新腳步走實干部、人才、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優化干部、人才管理,高質量推動組織路線走上新臺階。當下新時代要求逐漸變高,干部隊伍的忠誠干凈擔當有待加強,人才素質有待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亟需改善。組工人要轉變思維,解困窘難題,創新工作方式,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深入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懂得“善謀先行”“穩健致遠”地走好組織路線,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
探索新法子緊握新命題的“方向標”。波瀾壯闊起,關鍵節點握,開啟“十四五”,新時代就有了新命題,有了新導向,促使干部勇當“開創新道路”先鋒,緊跟著黨的組織主線的方向。我們組工人不能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要力挽狂瀾、沖破瓶頸,高瞻遠矚遠景目標,努力探索干部培養、人才引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高質量的新法子。要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激勵約束相并重,巧用干部考核機制創新考核辦法,更好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要緊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節點,把握好新命題的組織“方向標”,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選人用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挑起新擔子擔當新使命的“問策人”。問計于民,問策于民,組工人要成為“政策通”“活字典”一樣的行家里手,勇于挑起新使命的新擔子。“十四五”規劃要有牽引人、統籌者、謀劃人、行動者,在此期間,組工人要“甘為人梯”,努力發現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謹記的囑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在今后工作中要更好地發揮組織部門在傾聽干部群眾呼聲、匯聚干部群眾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充分體現組工干部的“問策之道”,彰顯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高質量發展翻開新篇章。
在中共中央就當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寧吉喆先生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概括為“六個新”: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然而就農村工作而言,個人認為主要可以集中在農村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精神文化等三方面做文章。
農村產業是薄弱,必須借助外力才能有所發展,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將農業與文化、鄉村旅游、鄉村休閑等三次產業深度鏈接,打造生態農業、田園鄉村、生態鄉村,吸引市民下鄉,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號召黨員帶頭,引領群眾,現階段的“兩個和美”、“美麗鄉村”工作,正是加強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從我做起,從小起,從簡做起,鞏固創建成果,保持宅前屋后的整潔,以季度為單位,評比出好中差三級標準,以獎勵金和福利掛鉤,通過獎懲機制,不斷提升村級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在精神層面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所在,深化鄉村文明創建,推動移風易俗。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的作用,引導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破除陳規陋習,傳播現代文明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鄉村社會風氣和精神風貌。培育文明家風。利用好文化陣地,宣傳隊伍,積極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弘揚傳統家庭美德、現代家庭理念,培育優良家風家教,以好家風溫潤好民風。
★ 2020青年大學習特輯《十四五與青年》觀后感800字范文
★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十四五與青年心得感悟范文最新
★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十四五與青年網上團課感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