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么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答道,看著五歲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著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消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斗,是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愿化為冰雕,也絲毫不愿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于烈士們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和對于大家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扎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里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樣應當好好學習,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饑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算是在為祖國分擔。未來的中國,就一定會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托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斗了嗎?
抗美援朝戰事一場難以忘卻的戰事,是一場戰強敵、驅惡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場百萬中華優秀子孫再次涌現豪邁氣概的英雄贊歌與神圣洗禮!抗美援朝戰事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偉大的抗美援朝戰事是一場偉大的人民戰爭!
我們衷心向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體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懷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體將士不愧為中華民族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讓我們懷念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楊連娣、李家發、楊育才、任光華、孫一增等30萬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勛集體。
抗美援朝戰爭歷時二年零九個月02天。即: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南北雙方為統一問題爆發全面內戰,內戰一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就立即決定出兵武裝干涉。6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我國臺灣海峽, 7月1日美軍投入侵朝作戰。7月7日在常任理事國蘇聯缺席的聯合國大會的情況下,美組建聯合國軍(美、英、法、土耳其等16國)侵入朝鮮半島,朝鮮內戰演變成局部國際戰爭,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10月11日攻占平壤,美斷言戰爭在“感恩節“前結束,占領全朝鮮。
10月3日凌晨1時,周恩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希望通過他和印度政府將中國政府對朝鮮局勢的嚴正立場轉告美國政府。周恩來說:“美國軍隊正企圖超越'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請把這點報告貴國政府總理。……我們主張和平解決,使朝鮮事件地方化。我們至今仍主張如此。”
1950年10月8日(歷史性時刻)發布命令,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25萬大軍(初始階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步兵38、39、40、50、66軍,炮兵1師28師,工兵4團、6團)
至1953年4月底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總兵力達130萬余人。
196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十余次大的戰役:
《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1日——11月5日。該役殲敵1萬5千余人。起到了穩定戰局,取得了首次與聯合國軍交戰取勝的戰例。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結束(占領全朝鮮)戰爭的企圖和幻想。
《第二次戰役》1950年10月6日——10月24日。該役殲敵3萬6千余人。收復平壤,涌現了楊根思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的英雄壯舉。創造了在一戰中殲敵(美軍)一個加強團的模范戰例。彭總喊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38軍萬歲的口號。清川江——三所里“狹窄地帶”被美軍稱為死亡谷,“月亮是中國人的。”
《第三次戰役》1950年12月——1951年1月8日。該役殲敵1萬9千余人。
突破三八線。1951年1月14日中朝軍隊攻占漢城。
《第四次戰役》1951年1月25日——1951年4月21日。該役殲敵7萬8千余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增兵入朝。
《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22日——1951年6月10日。逼近漢城,幾經拉鋸戰。基本穩定在三八線上。
大規模的運動戰基本結束。
《美軍發動夏季攻勢》1951年6月起,被殲2萬2千余人。
《美軍發動秋季攻勢》1951年10月。夏秋攻勢中美軍及聯軍共傷亡15萬7千余人。
《美軍發動絞殺戰》1951年8月——10月22日。中朝投入艱苦卓絕的“反絞殺戰”的斗爭。鐵道兵楊連娣英勇犧牲,美軍空中轟炸鐵路、公路、橋梁、工廠。空軍英雄大隊長洪智慧創擊落美空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戰例。美軍戰機被擊落106架。
《美軍發動細菌戰》1952年初。在朝鮮境內、中朝邊境、中國東北地區。遭到全世界的強烈譴責。
《美軍發動金化攻勢》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俗稱上甘嶺戰役)。美軍被殲2萬5千余人。美軍發射炮彈190萬發,山頭被炸平1——2米。該戰役涌現了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創造出坑道戰的有效戰法。
《金日成戰役》1953年7月13日——7月27日。該役殲敵7萬8千余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人民軍主動發動。重點打擊南朝鮮軍(李承晚不肯坐到談判桌上來,并揚言單獨作戰,要打到鴨綠江)創造了奇襲白虎團的經典戰例。是朝鮮戰爭的最后一戰。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戰事進行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金日成在平壤簽字、彭德懷在開城簽字、克拉克在奎山簽字。
朝鮮戰爭美軍、南朝鮮共傷亡109萬余人,其中美軍傷亡39萬7千余人;志愿軍傷亡36萬余人。
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已是二十一世紀了。但世界并不太平。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珍視和平!我們應該更加珍視中朝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抗美援朝勝利成果!不要忘記中朝人民共同的使命,“唇亡齒寒”的硬道理,要銘記于心!只有漢奸賣國賊才會去蓄意惡毒破壞中朝友誼。只有漢奸賣國賊才會去獻媚美帝。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勝利萬歲!!!
中朝人民血盟友誼萬歲!!!
長津湖講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講述了在長津湖戰役的時候一個志愿軍連在冰天雪地之下依舊鎮守陣地,為長津湖戰役做出了偉大貢獻的故事。整個電影非常的震撼,他們凍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現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長津湖里講的這些人。在歷史上中國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國家變化成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我認為轉變的重要節點是二戰時期一系列以弱勝強的戰役。沒錯的,在此之前歷史上也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說赤壁之戰這種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戰役,這些戰役和二戰差了那些?眾所周知在世界大戰的那個年代最好的殺人利器就是火器,原本可以用火燒、刀砍、劍劈、射箭、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戰略指揮來扭轉戰局可是在二戰時期可沒有聯營讓你燒、子彈不能重復利用、冷武器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換成了一槍一個的火器,也就是槍。槍作為一種遠程武器同樣擁有超強的威力,有與沒有往往就代表了戰爭的走向。但是中國的大刀隊一樣能擊敗帶有槍的日本軍隊。
正如我們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里說的一句話:“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未成年人。我無法想象他們的心情,也應該永遠也體驗不到。這也真是他們,也是歷史上許多一樣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安穩日子。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過,邱少云這光輝的名字早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了。
我貪婪的讀著,字里行間我仿佛看到了邱少云那高大的身影、堅毅的神情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含著熱淚默默的說:“邱少云叔叔您沒有死,您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活在朝鮮人民的心中,您的名字永遠閃爍著光輝!”
邱少云叔叔為什么能在烈火燒身之下不動搖呢?是因為他有剛毅的性格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能把革命勝利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他為了革命的勝利寧肯犧牲自己。邱少云叔叔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我們這代著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
邱少云叔叔的英雄事跡告訴我們:紀律是贏得勝利的重要保證,“紀律是重要的保證。”當年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忍饑挨餓啃樹皮吃樹根也不損害群眾的一點利益,他們路過蘋果園時連掉在地上的蘋果看也不看一眼……想當年邱少云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暴露目標紋絲不動,讓烈火燃燒著。這是何等的剛毅、何等的崇高。
今天有些年青人卻把紀律置之腦后,上車不排隊不遵守交通規則,在課堂上隨便講話,這些跟邱少云烈士相比顯得多么渺小和自私。我呢……上課也有講話的不好習慣,這跟我肩負的學生責任挺不相稱的。今天為了革命的三個現代化就應當為了攻下文化科學堡壘而努力,我們也要向邱少云自覺遵守革命紀律,上好每一堂課,從小培養自覺遵守紀律的共產主義的美德,永遠將邱少云先烈的品格精神作為我們永往直前的動力,永遠踏著邱少云的腳印一步一步向前。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滴滴鮮血點綴在偉大的祖國母親身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他們,戰勝了叫做“紙老虎”的困難。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軍戰士們。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對于他們來說,吃到一碗米飯。就是他們最大的奢望了。聽著曾爺爺在我們講他過去打土匪、打日軍、打美軍的故事。曾希賢爺爺作為部隊的大當家,想想當時的戰友們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聽起來還不錯,但事實上卻是少許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個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這樣艱苦的生活,曾希賢爺爺照樣帶領部隊的幾十名戰友英勇戰斗。來到了土匪的領地,曾希賢爺爺把戰友們分成了三排。“一排上!從東北方攻進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門。三排上!來掩護所有成員。”他們毫不畏懼,沖鋒在前。最后把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們打的落花流水,為人民立了功。
曾希賢爺爺如今85歲了。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偉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戰士,在臨死的時候,都還想著任務,想著祖國。最后曾希賢爺爺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四有新人。我聯想到我的期中考試,對于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繼續努力。
曾爺爺還說: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現在沒有戰爭了,但是我們要努力學習,要把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當做敵人。你戰勝了困難就等于戰勝了敵人。聽了曾爺爺的話,我滿懷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明白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曾爺爺他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你們:那些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的戰士們!
長津湖戰役中,美國戰地記者鄧肯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名美軍士兵臉上生滿凍瘡、目光呆滯、仰望蒼天。
當時,正值西方圣誕節的前一天,鄧肯問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沉思許久的士兵吐出一個詞——明天。
然而,許多美軍士兵再也見不到明天了。
在長津湖戰役中,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第31團被全殲。該團印有“白頭鷹”的藍色軍旗,作為志愿軍的戰利品,至今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先后橫掃美國“開國元勛師”騎兵1師,打垮號稱“永遠忠誠”的陸戰1師,粉碎“決不當第二”的步兵2師,讓“聯合國軍”10天潰逃300多公里,被殲3.6萬余人。
這是一幕怎樣的戰爭奇觀!衣衫襤褸的志愿軍官兵,拿著美軍認為扔進煉鋼爐都不配的簡陋武器,吃著美軍認為連飼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飛雪的崇山峻嶺中,頂著成噸落下的鋼鐵火雨,前赴后繼追逐著敵人的坦克和卡車,生生造就了“美國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志愿軍的浴血奮戰,深深震撼了對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朝鮮戰爭紀念園,有這樣一組雕塑——19個臉上寫滿疲憊、眼神驚恐、身披斗篷的美軍士兵,似乎正在穿過一片危機四伏的戰場。
這樣的驚恐,幾乎貫穿了整個戰爭的五次戰役。
美國人的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如果戰爭勝負的天平單單取決于物質力量的比拼,這場戰爭本來不應該有任何懸念。
據統計,1950年美國一共生產了8700余萬噸鋼,接近世界總產量的一半,而中國只生產了大約60萬噸鋼,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美軍即使攻擊志愿軍一個連的陣地,也會動輒用幾十輛坦克,且有飛機支援,發射炮彈多達2000到3000發,而志愿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總共才發射炮彈5341發。
當時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志愿軍最初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某主力軍90%的戰斗員仍在用日軍1905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于是,驕橫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戰前在威克島上會晤總統杜魯門,自然得出這樣的邏輯——中國參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強大,飛機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島,Wake Island,英語“醒來之島”的意思。但是,至少這位美國五星上將當時是不夠清醒的。
麥克阿瑟真正醒來,是在多年之后。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他的傲慢與偏見,讓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慘重代價。
抗美援朝,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揚眉吐氣的一仗,既打出了國家安寧,也打出了民族尊嚴,更打出了一支軍隊面對強敵的自信。
朝鮮五圣山,有兩個小小的高地——上甘嶺。發生在這里的那場戰役,使這里成為美軍的“傷心嶺”,也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43天的上甘嶺之戰,“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5000多枚炸彈,付出了2.5萬余人的傷亡,卻依然沒有跨越這兩座幾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后來擺放在了西點軍校的課堂里。
1997年,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訪問西點軍校。一名美軍中校指著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問道:“我們知道你們只有兩個連的兵力守衛,但是不明白為什么我們7個營就是攻不下來。”
其實,這個懸念一點也不“懸”——從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質的鋼鐵是有限的,而從中國人民心中喚醒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中國軍人心中煥發的保家衛國的意志力量則是無窮的。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愿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后繼,英勇善戰,終于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