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帶頭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帶頭服從學校一切防控的相關部署和要求。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防疫個人工作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在2020年突然爆發的這次疫情中,讓我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過年沒有走親戚,第一次出門需要戴著口罩,去超市要測體溫消毒,也第一次延遲開學在網上上課。短短一個月,疫情蔓延了整個中國,每天都有新增病例,甚至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當我看到這些真實且不斷增長的數字,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畢竟我只是看著手機上那些數據在不斷刷新,其實我還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這個病毒的嚴重性。直到我看到了一個視頻:一位女孩的父親因為感染上了病毒,由于病情發展的太快,父親在短短幾天時間里就離開人世了,女孩看著載著父親的殯儀車開走了,這才真正發覺,父親是真的走了,再也回不來了,女孩隔著口罩朝著正在路邊執勤的警察失望無助的喊出了一句:我沒有爸爸了! 聽得我格外揪心,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病毒的可怕。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到,所以更應該學會珍惜當下。通過這場疫情,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在這期間,有無數的逆行者,白衣天使們,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疫情對抗,因為他們肩上背著的是責任,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那份責任!不僅是這些站在一線的英雄們,還有不留姓名送口罩送餐食的平民百姓,也有遠在他鄉的華僑們在為祖國收集物資,全國各地的城市都進行了封路封城。這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還記得有一位海外網友不禁發出贊嘆:“這種封閉整座城市的處理方式,全世界,只有中國可以!我相信中國,一定可以很快的解決這件事,對這個我很有自信!”聽到這里,我是多么心血澎湃,我感覺到了中國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
當我真正看到路上沒有一輛車,街上沒有一個人的時候,我才切身體會到了中國人是有多么團結,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多么驕傲。那些臨危受命的勇士,他們和我們一樣渺小平凡,也許都只是父母身邊一個平平無奇的孩子,也許家里都是有父母孩子,也許他們的家人一直在等著他們回家。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件衣服,學著前輩的模樣,從死神手里搶人罷了。
“我們是白衣天使,該上的時候,就得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民解放軍永遠不會缺席!”英雄,這兩個字眼是無比的耀眼,卻又無比的沉重。他們在所有人逃避危險的時候逆向而行,即使心里害怕也一樣挺身而出。英雄都是平凡人,你我皆是英雄,這個世界一直需要英雄。中國就是這樣,永遠都有最勇敢的人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要相信勝利即將發生。夜幕會再一次降臨,明日又將會是新的一天,不知道一睜開眼睛,那些數字又會變成多少?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風雨定能送春歸,河山無恙,人間團聚。要相信,勝利,屬于我們!
“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場里面沖;只要還有一塊肉,超市里面不露頭;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里守陣地!”連日來,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高群眾對疫情防控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各地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結合實際,通過發放疫情防控資料、張貼大字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其中又以“俚語順口溜+流動大喇叭”的模式最“火”,通常聽上一遍就會被“洗腦”,大喇叭中播放的宣傳口號就如余音繞梁,久久不散。
“宣傳就是要講群眾聽得懂的話”。這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在長期講演中得出一個結論。1919年3月,在北大校長蔡元培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號召下,由鄧中夏發起組織了“平民教育講演團”,希望利用講演激發廣大群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覺悟和階級覺悟。然而講演效果不佳,群眾往往是“瞠目結舌,駭而疾走”。面對這樣的情況,鄧中夏等人經過深入的反思總結后得出結論:“因為我們穿的不是勞動者的衣服,吃的不是勞動者的飯,住的不是勞動者的社會,說的不是勞動者的話……所以勞動者看見我們不是勞動者,不過是穿長衫的‘先生’”。足見開展宣傳擺事實、講道理無可厚非,但當下疫情防控宣傳對象是廣大的基層群眾,“講俚”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否則,盡管黨員干部走村串寨、進家入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群眾依舊不愿聽、聽不懂,更不會“買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做好防控宣傳的細心、耐心、責任心,轉化為阻擊疫情的信心、決心、必勝心。要在防控宣傳中善講“俚語”,多講“土話”,多用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確保防控知識入腦入心、直抵人心。要有意識地將防控知識融入到漫畫、表情包、圖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當中,真正推動防控宣傳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要著力畫好線上線下“同心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開展宣傳引導,加大防控知識宣傳覆蓋面,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對于網絡上的謠言和不實信息,要勇于發聲、亮劍,及時進行澄清,嚴厲打擊傳播謠言、借機生事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防控宣傳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待人以禮,則人心所向”。在疫情防控宣傳中講理、“講俚”主要是側重方式和內容,而“講禮”更多的就是突出態度的問題。如果在疫情防控宣傳中態度粗暴蠻橫,不懂得變通,不僅群眾難以接受,導致宣傳效果大打折扣,更是直接影響到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要始終堅持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全過程,以有禮有節有利的態度開展防控宣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換心,多講“良言”,不用“惡語”,真正讓群眾在疫情的“三冬”中感受到溫暖。
萬夫一力,萬眾一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疫情防控宣傳既有利于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更是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建群防群治嚴密防線的關鍵一招。必須聚焦“以理服人、以禮待人、以‘俚’動人”的工作思路,以“實而又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而又嚴”的工作標準做好防控宣傳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發生以來,無數黨員干部、志愿者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掀起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以下“三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窺見基層戰“疫”全貌,彰顯農村黨員的戰“疫”斗志。
“兄弟爺們需要我,我必須把擔子扛起來,打好這場硬戰!”
說這話的正是臨沂市費縣東蒙鎮西武家匯村黨支部書記曹文強,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后,他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有序開展,守好第一道防線。由于家住臨沂市內,回家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曹文強怕浪費時間,連續十多天來未踏進家門半步,把疫情防疫“戰場”當成了家,24小時值防疫站點,困了就到值班小屋湊合睡會兒,就連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是默默堅守值班崗位。連續多日值班,曹文強憔悴不少,其他人勸他回家休息,看看老婆孩子。他卻不同意,說在檢查點守著心里踏實,身為書記更要靠上,堅定的語氣中透漏著些許疲憊。
“父親患病前總是囑咐我們哥倆一定要時刻銘記共產黨的好,我自愿捐贈1000元為咱村疫情防控做點貢獻。”
曹鵬也是一名黨員,目前在新泰市公安局抗疫一線,以上就是他給曹文強打電話時說的原話。說起曹鵬的父親曹守良,村民們也是一致豎起大拇指,他以前是鎮小學的老教師,在崗時盡職盡責,培育了大量的優秀學生,在村里也是為人謙和,熱心參與村里工作。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他身患漸凍癥,目前已成了植物人。患病前,他一再囑咐兩個兒子一定不忘共產黨的恩情,為村里做貢獻,以后他不能動了,兩個兒子要替他完成黨員應盡的責任。兒子們沒有讓父親失望,大兒子曹鵬在外執勤主動捐款1000支援村里,小兒子曹超也是捐錢捐物在村里輪流值班防控。由于植物人父親臥病在床,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花銷很大,考慮到哥倆的實際情況,曹文強象征性的收了他們倆每人200元的捐款。
“現在咱村就是戰場,到處都是地雷、到處都是炸彈,大家千萬要記住,一定不能出門,一定要守住!”
每天清晨,東蒙鎮巨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法玉會準時在村村響“大喇叭”上喊話,提醒村民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以前俺們都不重視,現在王書記天天喊,俺們才知道這次疫情的厲害,門也不出了”,村里的一位老同志說到。經摸排,巨莊村有湖北返鄉18人,占到全鎮的65%;其他地區返鄉21人,防控任務嚴峻。王法玉沒有慌亂,將返鄉人員居家隔離到位,并為他們提供采暖設備、糧油、蔬菜、口罩、消毒劑等生活用品,給予關懷。同時成立疫情防控志愿隊,參與到路口值班、村內巡邏、和宣傳上來,采用無人機給村里各個角落消毒,讓病菌無處藏身。現在,巨莊村無一例漏管人員、外出感染人員,村內情況平穩可控。
近日,中組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組織部門要在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關鍵時刻,關鍵在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做好防控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當做重要的“制勝法寶”,將“三大優勢”轉化為“阻擊動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
化“組”為“阻”當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并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有力推動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協同配合,有力推動了疫情防控全面部署的系統落實。堅持黨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大局意識,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化“組”為“阻”當發揮組織優勢不松勁。透過歷史規律的望遠鏡細心觀望,我們黨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為實現黨的政治任務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為深刻解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提供了一把關鍵鑰匙。當前,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我們更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牢固凝聚起來,把全國人民緊緊團結起來,嚴密黨的組織,嚴明黨的紀律,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以清醒的頭腦、堅定的立場,牢牢把握正確的斗爭方向,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態度,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化“組”為“阻”當密切聯系群眾不偏離。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情況越是危急,任務越是緊迫,越需要防控疫情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做到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黨員先鋒作表率。廣大黨員要聽從指揮,服從安排,深入基層群眾,把責任扛起來,把標桿立起來,做好宣傳引導、完成摸排任務、消除群眾恐慌,在群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建黨近百年風華正茂,治國七十載春華秋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只是一個陡坡,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面對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面對驚濤駭浪,我們要毫不動搖地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防控疫情斗爭的偉大勝利!
對于2020年來說,這個數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來給我們的祖國蒙上了一層烏云,籠罩著中華大地,突然間,天空黯淡,世界陰冷。然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一群團結友愛、不怕艱難的人民,他們堅守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著“烏云”背后的燦爛的陽光。
一馬當先,甘當戰“疫”的“探路人”。這是一群無畏勇敢的人們,他們不顧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線。嘴里說著“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前往武漢抗擊病毒;“年后準備舉行婚禮的年輕夫婦義無反顧上演戰“疫”最美夫妻檔;多日面臨著高強度工作的護士全然不知臉上早已布滿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聲的醫生毅然決然轉身救人……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這些專家學者、白衣天使,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為拯救生命,為民族擔當,他們是國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萬眾支援,勇做戰“疫”的“守護者”。我們的祖國在危難之際,有一群無私奉獻的人,他們盡己所有捐贈著醫療物資。韓紅東奔西走募集捐款約一億元,眾多明星網紅紛紛慷慨解囊;有為抗戰親自押送物資的汽車司機;有為抗戰抗戰甘當志愿的青年戰士;有為抗戰投筆宣傳防疫知識的文人墨士,他們一切行動寄托他們美好的祝愿,愛與善良無關階層、無關年紀,在災難面前,他們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為國家奉獻的人,他們是最美的戰“疫”“守護者”,我們這個充滿愛與力量的國家,在戰“疫”面前,大家精誠團結,萬眾一心共抗戰,眾志成城戰疫情,用無私無畏的“大愛”續寫著中國故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縱使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團結起來也可匯成大江大海。盡管疫敵再兇再險,但我們團結的力量便可讓病毒徹底消滅。零三年的非典挺過來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過來了,只要我們眾志成城,新型肺炎的“烏云”終會消散,這場防控阻擊戰“疫”就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待到春暖花開之際,陽光明媚之時,我們再共同約定,一起行走于祖國的大川南北。
防疫個人工作心得作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