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里,我們都會上《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別看這門課程比較少,但是它的確能幫助我們了解到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最后,我想說,學校開《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在各個方面都會上升一個等級。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從現實的角度上來看,中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失去和平的環境,那將對中國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一再的溫和政策并不代表著中國的不聞不問,現在中國政府也在重視這個問題,也將在“釣魚島事件”后更加重視國家海權,包括中國在處理南海諸島嶼問題。我覺得我們要相信黨和國家政府,跟著黨和政府走。
同時,這也引起我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生活的反思。我們做為年輕的一代,我們就是祖國的未來,就是祖國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又幾個人能夠面對著國旗,負責任的說一句“我做好了一個中國當代大學生應該盡的責任)。”我想我們大多數的大學生也沒有做到。面對現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我不知道我們當代的大學生、當代的青年們,能不能肩負起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歷史使命?釣魚島事件啟示了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努力,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我們當代大學生,要改變原有的精神面貌,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斗。也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奮斗。保衛國家,讓祖國更加民主富強、讓人民更加幸福美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十八大提出許多創新理論與我黨以后最近10年的奮斗目標的詳細構想,同時十八大精神尚有許多待我們去學習和實踐,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對十八大精神持續學習,落實貫徹十八大精神,大力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只有學以致用,堅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我們黨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組織的政黨。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的武裝下,讓我們大學生認識到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每天習慣花大量的時間認真專研自己的學習,覺得遨游在知識的海洋是一種無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這么早就面對未來的社會,就像個不愿意長大的孩子一樣,偶爾會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時事,不去關心當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現實,我是當代的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從我做起,才能談祖國之未來,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不斷了解時事,緊跟時代步伐,學習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自己學習的信心與決心,發奮努力。
通過對形式與政策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我慶幸自己還有戰勝逃避現實的理智頭腦,更感謝老師的授業解惑。偶爾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與希望。面對未來,不再是那么懼怕。前進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標也更加明確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華,就算不那么偉大的說成是為了為國家,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是為了能讓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過得更精彩而努力學習吧。老師的講解讓我更加理解當前形式與政策的重要性,增強了我對社會的緊迫感,讓我更加全面正確地了解和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式和任務,把握時代命脈,增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時代在進步,我也不能落后,跟緊時代的步伐,不做社會前進的絆腳石。深刻的認識到不全面的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我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努力奮斗,這樣才能爭取早日把自己培養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的人才。
國內大學畢業生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外部原因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大環境,高等教育體制、培養模式和學生就業觀念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困難,還有一些大學生雖然落實了工作,但就業狀況不好,進退維谷。這一批不得志的大學生構成了“蟻族”等“族化”群體,“族化”應從幾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關政策措施,加大相關領域的改革力度;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環境;教育主體上,結合社會需求全方位培養大學生;大學生自身層面上,正確定位,做好自身發展。
我國還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現狀,產能過剩呈現著全面化特征,傳統產業和部分。戰略新興產業均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部分產業出現絕對和長期產能過剩。近幾年,集中投資造成了產能增長過快,而且新產能還在不斷地釋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競爭,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產業發展,經濟波動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務信息不足,國際金融危機使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對此,我們應該創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產能,還有就是增強企業跨國的經營能力,向境外有序轉移一批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等市場準入標準,淘汰一批落后產能,而最根本的還是要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
當今形勢下的中國面臨著國內外的復雜環境,只有不斷加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以事業的發展,不斷開闊周邊外交工作新局面,積極應對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才能更好的建設好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
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運用政策幫助我們發展,懂得變通,更應該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創新。同時,我們應順應形勢和政策的發展和變化去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
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的認知出現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愿意”,個別學生認為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為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這種消極的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主動思考,而事實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上課沒有積極性。在周圍的同學中,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小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愿。
以上是我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內容的體會,和我對這門課的認識,以及根據周圍同學對這門課的認識提出的幾點建議。總之,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必要的,要使這門課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從學生自身方面加以認真對待,而且對于老師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方面也應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