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青年員工,我們應當學習勞模堅定理想的信念,以事業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自己的價值,為電力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要學習勞模艱苦奮斗的精神。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青年員工學習勞模精神心得感悟范文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更多勞模相關內容推薦↓↓↓
通過學習勞模精神,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勞模“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于創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是各行各業、各崗位在千變萬化的復雜社會環境下不斷突破、前進的精神保障。
作為一名利通天然氣有限公司的員工,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精神,充分樹立起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新、尋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難,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一、學習勞模那種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勞動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人民、為公司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第二、學習勞模那種勇于創新、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我們要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尋求革新,創新工作方法;
第三、學習勞模那種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充分說明了事業是實干出來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惡勞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業的。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工作,就是我們學習勞模的最好行動;
第四、學習勞模那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和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
第五、學習勞模那種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團結就是力量。
勞模精神是時代的旗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我們就要牢固樹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態度,像我們身邊的勞模一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說真話,走正道,辦實事,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中,銳意進取,務實奉獻,為社會的美好明天而奮斗!
近日,在公司領導組織下,全體干部職工在多功能會廳觀看了《永不過時的勞模精神〉,作為億萬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勞模在我國建設揮灑淚水,為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王進喜、時傳祥、張秉貴、孟泰、史來賀,盡管他們的工作內容不盡相同,但他們都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雖然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苦干精神永不過時,學習勞模精神,就要發揚不怕艱苦,堅持到底,勇于奉獻的精神。把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艱苦奮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學習勞模精神我將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遇去學習,要在自己的內心形成一種壓力,讓這種壓力督促自己,成為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凈化思想,只要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能經常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進步。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己,發現不足,及時修正,努力做到時刻保持清醒頭腦。
三是要認真務實,扎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干,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干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準、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才能確保瓦斯零超線。
作為通風科負責人,我會增強擔當意識,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貢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個人的命運和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發揚勞模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干,為屯煤高效、安全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的貢獻,偉大的時代造就了英雄模范,實現“中國夢”目標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勞動者。作為中國最早的制管企業寶雞鋼管公司繼承和發揚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在祖國石油建設的道路上肩負著歷史的責任,在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日趨旺盛的時刻,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也涌現出了許多的勞動模范。多年來,在中國各級英模的行列里,始終行進著石油勞模的隊伍,也閃現著寶管人的身影。這些英模的思想品德集中展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精神風貌,體現著中國當代勞動者的時代精神,他們以實際行動昭示人們:勞動創造歷史、奉獻無上光榮!
當我們為勞模所做的不平凡業績而感動,發出由衷贊嘆的時候,我們更應當將勞模作為我們工作、生活上學習追趕的目標和榜樣,以人為鏡,對照先進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虛心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學習他們迎難而上,不畏艱險,忘我拼搏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習他們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勇于挑戰,自主創新的進取精神;學習他們自足本職,愛一行鉆一行,埋頭苦干,舍小家,為大家的敬業精神;學習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創造和諧的團隊精神。
當前,我們寶雞鋼管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在困難面前,不僅考驗著企業的實力,也考驗著我們每一位寶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扭虧為盈,再創企業輝煌,不僅要依靠管理層的決策,更要依賴于我們每位員工的齊心協力。古語說:“人心齊,泰山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與企業一道共渡難關,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堅決支持和服從公司的安排,主動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開動腦筋,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挖潛增效,我們寶雞鋼管一定能沖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為每一位勞動者的.辛勤付出點贊。是你、我、他、我們大家用汗水、勞動和智慧創造了一個讓全世界為之矚目,讓每個國人驕傲的中國,奔跑吧,勞動者們,未來屬于我們!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看望全國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各個時期的勞動模范代表,并召開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煥發他們的歷史主動精神,調動勞動和創造的積極性。”
作為推動發展安陽家庭服務業的一員,學習了習近平的話,深受鼓舞。尚百幫家政創業六年來,一年一個臺階,全體員工辛勤勞動,艱苦創業,在安陽市的大街小巷都出現過尚百幫家政員工的身影;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等重大檢查活動中,尚百幫家政員工加班加點、眾志成誠、不求回報,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公司利益之上。幾年來在城市環衛清掃、家政服務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尚百幫家政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職工人數年年快速增長,尚百幫家政始終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放在首位,積極的開拓就業崗位,讓更多的勞動者走上工作崗位,創造各自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習近平的講話中指出,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現在家政工人的工作內容包括做飯、保潔,照顧小孩、老人或者殘疾人,甚至還有寵物。家政工人勞動的工作場所不是工廠、辦公室、街道或農場,而是私人住所。這就使得常規的管理措施,如勞動監察,無法發揮作用,這對政府的監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這些,都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家政服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也使得人們往往忽視它,看低它的價值,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偏見。
“體面勞動”,勞動者權益要得保障,地位要獲尊重。體現在待遇上,就是按勞分配、發展成果公平正義的共享。的講話擲地有聲,讓廣大普通勞動者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作為國家的主人,“體面勞動”是勞動者的權利。作為家政服務員,最經常和廣大客戶面對面接觸的群體,必須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廣大用戶要理解支持家政服務員的工作,也只有在體面勞動的基礎上才能感受到勞動的光榮。
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每個人不一定都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沒有“光環”的預期,更多的是職業的喜愛,發現的喜悅,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我們不妨帶著“問題”、“感情”、“鏡子”去學,或許,我們更容易學到勞模精神的實質。
勤問好學,帶著“問題”去學。我們學習勞模,就是要帶著問題去學,學習勞模如何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勞模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帶著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學,有學習才有進步,有問題才有進步。
尊師重教,帶著“感情”去學。勞模的閃光點就在于他們把工作當事業,把付出當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學習勞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勞模,帶著一種深厚的感情去學,帶著真誠地心去學習,學習勞模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要想學到真本領,腿就要跑勤一點,或許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
取長補短,帶著“鏡子”去學。勞模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面鏡子,值得大家經常照一照,這樣就能找到差距、發現不足,激發見賢思齊的內在動力。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規范自己的行為,奮起直追,不斷向勞模靠攏看齊;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勞模學習,做到常態化,不斷克服“小勝即滿”的膚淺認識,避免三分鐘熱度;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偏離角度對照,做到務實、求真;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習一種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學習勞模精神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業發展新需要、新呼喚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過去需要,現在需要,將來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