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年,突遇疫情,形勢嚴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脫貧攻堅心得體會感悟2020范文【5篇】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巍巍太行,綿綿呂梁,群山疊翠,汾河蕩漾。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又走進了山西農家和企業。他的行程在“兩會”前夕向全國人民傳遞了鮮明的信號,鼓勵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收官戰場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現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速度,打贏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收官戰。
“我將無我”。習近平總書記隨時心系國計民生,映照其情真意切的扶貧初心。2019年3月22日,意大利眾議長菲科問國家主席習近平:“您當選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習近平目光沉靜而充滿力量,他說,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現場的回答字字珠璣,今日看來更是字字諍言。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初心,貧困人口是習近平總書記永遠的牽掛。精準脫貧的攻堅戰打響后,習近平總書記雖日理萬機,仍是走遍了四川涼山、河北阜平、湖南花垣、寧夏固原、貴州遵義、山西呂梁……提出了“兩不愁三保障”“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等脫貧攻堅工作思路和要求。總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系民生,用真情與行動為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作好了表率,我們只有沿著總書記的指引,深入基層、走近群眾,真扶貧、扶真貧,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功成必定有我”。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地方發展,彰顯其胸有成竹的脫貧信心。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談改革時說道,海南廣大干部群眾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了,他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3年前,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山西省過去空氣質量差、環境污染嚴重,煤炭工業不能再擔當發展重任。 帶領山西人民發展經濟的腳步一刻也沒停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前提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他們一步一步地走出了云州黃花的產業扶貧路子,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搖錢樹”,而現在山西的天也藍了、山也綠了、水也清了。這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需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廣大黨員干部應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價值觀,學習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革命奉獻精神,保持戰略定力和發展耐心,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循序漸進,憑著堅強執著、耐心細致的“大國工匠”精神,最終打造出本地的特色產業、優質品牌和地方名片。
“時不我待”。習近平總書記惦記脫貧攻堅,表明其不勝不休的戰貧決心。2020年,在脫貧攻堅戰勝利就差臨門一腳時,新冠疫情橫插一杠子,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一些地方農民工進城務工難,返貧、致貧風險加大,制約著脫貧攻堅效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前又到山西省考察,他的行程釋放出“時不我待!必須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信號,堅定了全國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的信心與決心。前進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只有廣大黨員干部帶領群眾馳而不息與貧作戰,沒有過不了的坎。在這關鍵時刻,一些地方黨員干部為群眾想方設法,網上帶貨、網上推銷,幫助農村學生上網課,協助農民工上網求職,解決了農民群眾的困難,溫暖著群眾的心,堅定了群眾脫貧信心。只要干群一心,就能戰勝所有困難,就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看那黨旗迎風招展,黨徽在街頭巷尾熠熠生輝,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黨員干部帶頭干,廣大群眾跟著干,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都會在英雄的中國人民面前倉皇逃遁。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走上脫貧攻堅收官戰場,“我”是戰將一員,有困難就上,有難題就解,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無數個“我”共克時艱,一定能打贏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
當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已到了攻堅拔寨的階段。剩下的脫貧工作可以說是貧中貧、困中困,還有些貧困戶極易在貧困和脫貧之間反復。在這個時候,難免會出現畏難情緒。“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有“亮劍”精神。
要有“亮劍出鞘更待何時”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窮根”的堅定決心。“大勇收全勝。”在歷次戰斗中,攻占最難的陣地時,都要有沖鋒的勁頭,這就需要大勇。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比“只要敢沖鋒就能勝”的戰斗都難。因為脫貧工作既要能拔窮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難的。此時,需要把握好時間節點,還要能出細活,更需要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平常時刻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這是新時期共產黨人應有的品質。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時刻,黨員干部要能沖得出、豁得出,“亮劍出鞘”。沖得出、豁得出不是沖動,也不是急躁。“亮劍出鞘”更不是比劃兩下就行的。要把“亮劍出鞘”的大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心全意、久久為功“拔窮根”的堅決,不破樓蘭終不還。
要有“一劍能當百萬師”的大智,以練就“紓難解困”的獨門絕技。“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時”。全國脫貧攻堅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各項政策的集中效應凸顯,各項互動合力效應不斷輻射,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時”,一定要搶抓機遇,順勢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區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把產業發展和生態有機融合,在修復生態保護中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形成與生態和諧發展。關鍵要形成“人和”。扶貧先扶志。“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要進一步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致富的內在動力,形成內外合力挖掉窮根。對于因病因殘等致貧的群眾,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一戶一冊、一人一檔的脫貧舉措,在精準施策中“紓難解困”。
要有“直為去貧困”的大愛,以勵志為民“潤如酥”的點滴深情。“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為民的大愛,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具體體現。大愛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對民的大愛轉化到為民的點滴小事之中。群眾無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過程,體現著黨員干部對群眾的深情。“一枝一葉總關情。”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要與群眾同甘共苦、同進共退,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員干部引領脫貧致富的強大力量,讓黨員干部深刻體悟到在攻堅關鍵時刻群眾堅實的依靠。患難見真情,患難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關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風化雨”,在脫貧攻堅克難中如“小雨”般為民“潤如酥”,用心用情為貧困群眾送來“貴如油”的致富“及時雨”,實現讓貧困群眾在不知不覺的堅定追隨中實現脫貧致富。
“亮劍”精神是一種不畏難、不怕難的精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要用好“亮劍”精神,力爭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贏得脫貧攻堅的勝利。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全面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扶貧的道路上,無數扶貧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他們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個山村,為村民的吃穿住行傾盡全力出謀劃策,為祖國走向繁榮富強鞠躬盡瘁奉獻青春,用他們最熱誠的心為貧困人民送去了黨的關懷和溫暖,他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美的風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濕了肺腑,卻架起了幸福的橋梁。要致富,先修路,要變好,先建橋,人民要富起來,需通過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來促進增收,如此一來,修路建橋變得格外重要,它不僅是大山村通往繁榮富強的成功大門,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溫暖之門。此時,我們扶貧干部站出來了,他們組建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協同我們的村干部以及無數幫扶責任人共同構建起強大的扶貧隊伍。清澈的河流倒映著山清水秀,沉鱗在燦爛的朝霞下自由競躍,這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映襯在安靜的小沙灘上,用他們的辛勤奮斗為村民建起一條條寬廣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橋梁。盼望著,盼望著,人民終于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叢地,灑滿了汗水,卻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得繼續奮斗。這時,我們的扶貧干部走村入戶協調村民舊房改造、搞拆遷、引水源、拉電線,落實國家房屋改建政策補貼,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滿山村矗立著一棟棟明亮的小樓房,充滿生機的夜晚,村文化廣場響起了動聽的歌聲,村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看著溫馨的家園,村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個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溫暖的氛圍中。這道道“最美的風景”在山野叢地認真繪制著畫卷,讓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為一個個善良淳樸的鄉村農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盼望著,盼望著,人民終于煥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間泥坑,污濁了腳步,卻邁向了勝利的港灣。房子建好了,就該認真思考如何解決生計,發展產業促進村民經濟增收了。我們的扶貧工作隊難題又來了,要如何讓我們這群憨厚淳樸但無專項技能的村民改變陳舊的思想去實現勞動致富呢?要如何讓我們的山野田地發揮最大的作用帶來勞動豐收呢?于是他們召集村民搞創業培訓,做思想工作,拉投資贊助,成立農村合作社,聯系本地企業工廠,幫助村民穩崗就業。山上的茶花開起來了,地里的果實紅起來了,家里的豬牛壯起來了,就業的人多起來了,口袋的鈔票滿起來了,文明禮貌的習慣、干事創業的作風好起來了。朝霞倒映在田間,這道道“最美的風景”在脫貧勝利的港灣中不斷發光閃亮。盼望著,盼望著,人民終于富起來了!
閃爍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這一道道“最美的風景”,是支撐群眾脫貧致富的脊梁,他們的默默付出與奉獻,帶著滿腔熱忱與激情來到這片熱土,希望能留下堅實的腳印,灑下辛勤的汗水,收獲一份喜悅與自豪,成功托起貧困人民闊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領導干部要堅持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兩手抓”,針對脫貧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攻堅、各個擊破,補短板、強弱項,持續鞏固提升當地脫貧成果,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一是盯任務,強推進。要緊盯當地脫貧攻堅具體目標任務,全面推進落實“三個一批”,查補控輟保學、學生資助等教育精準扶貧短板,加快危房維修和翻建改造,對生活困難群眾和殘疾人開展精準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等,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
二是健機制,強保障。要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對建檔立卡系統內年人均純收入不達標或年人均純收入不穩定、“三保障”不牢固等已脫貧人口進行監測和動態管理,狠抓責任落實,穩定現有幫扶政策,防止松懈、防止滑坡,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專家服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積極采取“掛”出專家名單,“排”出服務地點,“督”出攻堅效果,“贊”出攻堅典型等方式,不斷將專家服務力量下沉到一線發揮攻堅作用。
“掛”出專家名單。根據省州關于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部署,結合產業發展需要,經收集核實,更新我縣農業專家庫,新增工業產業和服務業專家庫,并在微信公眾號宣傳專家聯系信息,方便村干及群眾隨時找到所需專家。
“排”出服務地點。為各村及安置點的產業需要,一一匹配對應專業領域專家;成立壩區產業督導分隊,分片包保壩區,實現專家產業的精準匹配,為各村及壩區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督”出攻堅效果。整合掛牌督戰工作力量,對現有的專家發揮作用情況進行了解評估,根據實際進行優化調整,把最急需緊缺的專家組織下沉到攻堅一線,在產業基地上發揮專家的技術技能優勢,保證專家的技術攻堅實效。
“贊”出攻堅典型。加強服務保障及激勵機制,鼓勵全縣專家下沉一線助力脫貧攻堅。注重收集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總結經驗,在微信公眾號設“人才脫貧”專欄進行宣傳,營造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良好氛圍。
脫貧攻堅心得體會感悟2020范文【5篇】精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