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二十一世紀,人類們追求和平,可是戰爭卻每一天都在發生,小到同學之間的分歧,鄰居間的爭吵;大到將一億人送入天堂的二戰,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的朝鮮爆發的戰爭,主角就是中國和美國。
在朝鮮戰爭中,中朝以一百一十萬人打敗了聯軍一百二十萬超級大軍。說到朝鮮戰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軍雖然衣著簡陋,饑腸轆轆,但就是這樣,他們往往能夠穿著單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數天,然后徒步追擊美軍的坦克;能夠冒著無數飛機大炮穿過死亡屏障,用胸膛將手榴彈頂進敵人的槍口;能夠在大冰河上一個接一個用身體滾過雷區,為部隊開路……每一個都那么年輕,卻犧牲得驚天動地。正因為他們,三年后,戰爭終于停止在了它發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軍的背后,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時刻支援他們:
在前線,朝鮮人民頂著炮火為志愿軍送食物,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拿起斧頭,木棒,甚至菜刀沖向聯軍,保衛祖國;在祖國的東北,無數人民,志愿軍家屬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軍。志愿軍四十二軍就是從我們齊齊哈爾出發的,我們的祖先,可能就在他們的隊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軍,這樣才體現出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
最讓我感動,也最讓我難忘的,是戰爭的最后時刻。停戰談判結束,距最后時刻兩小時前,一個士兵冒著炮火將停戰的消息送往前線,一個個炮彈在他身旁爆炸,他剛把消息送到就犧牲了,僅差兩小時。最后兩小時,雙方把所有的彈藥盡力打出,證明自己的強大,好像又發生了一場大戰。停戰的那一刻終于來了,那是成千上萬人民以及軍隊一直盼望的事,沒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沒有一絲動靜,一種奇特的寂靜后,雙方他探了頭,讓后一起歡呼,慶祝,贈送禮品,他們之間拼過命,有分歧,語言不通,但他們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誰喜歡戰爭?其實在朝鮮戰爭中,誰也沒有獲勝,雙方都因為這場戰爭讓無數家庭破碎,讓無數人留下傷疤,誰都不想要戰爭,但戰爭卻一定要發生。
長大以后,我一要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才能有美好的人間。到現在為止,敘利亞問題還沒有解決,美國的軍隊,還在世界各地“搗亂”,各種核武器還在秘密研發,來往的船只還在忍受海盜的劫持。雖然戰爭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記,金山是無數人的生命堆積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會越高。我們更不要忘記五星紅旗就是無數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成的,我們不要讓它,讓中國在染上鮮血。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這是七十億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戰場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劇烈破壞,極大地沖擊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連很多戰爭史上有名的將領也難免會出現意志消退的情況。然而,抗美援朝戰爭卻不是這樣。中國政府一旦做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展示的便是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主席客觀分析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即“一長三短”: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三個弱點,一是戰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斗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主席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美國那點原子彈,消滅不了中國人。即使美國的原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毀了,對于太陽系來說,還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說來,也算不了什么。”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支撐著戰爭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決心。在 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以后,毛澤東主席即做出軍事部署,集結5個軍25萬人組建成東北邊防軍,爾后又將兩個兵團調到津浦、隴海兩線以策應東北,同時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計劃,并轉移了東北南部部分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戰爭部署到實際參戰也就一步之遙。一旦參戰,即將一切聚焦于贏得戰爭勝利這一根本問題上。首次參戰就投入4個軍及3個炮師,對敵當頭棒喝;在7個月時間里,連續發起5次戰略性戰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斃傷俘敵23萬余人,為整個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這個基礎,是建立在美國誤以為中國不會參戰,而中國幾乎傾全國之力上的。
同時,也作了最壞的打算。在國內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出兵參戰,中國政府做了最壞的準備。“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毛澤東主席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便認真地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最不利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于破壞,并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滿。同時,毛澤東主席也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蘇聯援助的準備。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勝,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要贏得戰爭勝利,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實施正確的軍事指揮,牢牢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面臨新的敵人、新的戰場,我軍堅持從敵我雙方的實際出發,具體分析戰爭的具體情況,從中找出行動規律,并應用這些規律于自己的行動,力求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使長期革命戰爭積累的寶貴經驗與新的情況特點相適應。
仔細研究戰爭各階段的新情況、新特點,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能因時制敵。在志愿軍出兵前夕,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根據當時的敵情商定,“只打防御戰”,6個月以后再談進攻的問題。但我軍入朝后戰場形勢已急轉直下,由于敵人長驅直入,分兵冒進,我軍已不可能先敵進入預定的防御地區,且敵人完全沒料到我軍會出兵參戰,鑒于形勢的這種變化,毛澤東主席果斷地放棄了原定的計劃,決定立即反擊敵人,連續向敵人發起了入朝以來的第一次、第二次戰役,給驕進之敵重大打擊,使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取得了由防御轉入進攻的主動權,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后來美軍上將李奇微對此評論說:“迅猛而突然的打擊接踵而至,以至于很多部隊還未能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打垮了。”
既善于依據實際情況下決心,更善于依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適時地改變決心,能因勢制敵。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五六月間,經過連續5次戰役的激烈較量,戰爭逐步陷入到膠著狀態。從地面部隊看,中朝軍隊在數量上和戰斗力上都明顯具有優勢;從海空軍方面看,美國又居于絕對優勢,這就使雙方在朝鮮戰區的軍力基本形成均勢。毛澤東根據敵我力量已形成均勢的實際情況,及時確定了爭取以和談結束戰爭的新的戰略目標,毅然取消了原準備以運動戰方式進行第六次戰役的計劃,轉而采取了我軍過去曾長期避免的陣地戰的方針,并由以軍事打擊為主變為軍事打擊和談判斗爭相結合,經過兩年多的“持久作戰,積極防御”,以打促談,終于迫使敵人停戰求和,勝利地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由于毛澤東善于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而及時恰當地調整既定的方針,因而能始終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制敵而不為敵所制。
針對不同的作戰對象采取不同的手段,能因敵制敵。積極利用與擴大敵人的錯覺,出奇制勝。第一次戰役中乘敵不備,攻其不備;第二次戰役,抓住敵人的恃強驕狂心理,誘敵深入。善于抓住敵人弱點,在運動中、夜晚、近距離打擊敵人。一位英軍皇家騎兵旅的士兵在夜戰近戰中被我軍俘獲,在戰俘營的娛樂晚會上表演自編自說的小品說,他是英國王牌部隊受過高級訓練的士兵,會開坦克、會駕駛汽車,技術高身體壯,在夜間被中國人俘虜實在遺憾!針對敵人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作戰方式。對于戰斗力較美軍弱的南朝鮮軍隊,盡量爭取大的殲滅戰,徹底摧毀其抵抗意志;對于美軍,則采取了打小的殲滅戰為主,同時利用其部隊內部存在的反戰、厭戰的情緒,對其進行強大的政治和心理攻勢。
應該指出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成功地駕馭了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調動國內一切積極因素服務于戰爭需要的同時,積極爭取蘇聯援助,成功利用國際矛盾,積極爭取和創造有利于我的國際戰略格局,針對不同的對手,做出不同的爭取和平的努力,在分化瓦解敵對同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武器裝備優劣空前懸殊的戰爭,也正因如此,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但是我們把握戰爭規律,實施科學的戰爭指導,靈活應對,積極作為,最終贏得了戰爭,在軍事指揮藝術上譜寫了歷史新篇。
新中國剛剛成立之際,中國領導人就高度關注國家利益,特別是核心利益。朝鮮戰爭特別是美國的大舉進攻,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構成了直接威脅和嚴重挑戰:一方面,中國的國家主權受到踐踏。美國不斷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不僅武裝支援南朝鮮,支持法國擴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從南翼牽制中國,而且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和進駐基隆、高雄兩大港口,武裝阻止中國解放自己的領土臺灣,形成對中國的戰略合圍。另一方面,中國的領土受到攻擊。美國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安東、輯安等地進行頻繁轟炸和掃射,還襲擾山東半島的青島、煙臺等地,大有將戰火從中朝邊境進一步擴大之勢。更嚴重的是,當時中國重工業半數在東北,主要工業基地直接暴露在美軍的威脅之下,甚至首都北京也受到美國重型轟炸機的威脅,戰略后方和政治經濟中心頓成前線或戰略淺近縱深。
面對核心利益受到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外交努力,曾多次抗議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動,并強烈要求美國空軍和海軍艦隊撤出臺灣和臺灣海峽,抗議美國侵入朝鮮的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鎮鄉村的轟炸掃射,要求美國軍隊撤出朝鮮,但都無明顯效果。周恩來曾說:“過去我們是管過理過的,如向聯合國控訴等。現在這樣已經不夠了,應有新的決策。”這個新的決策就是出兵抗美援朝。
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在國家核心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和平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毛澤東主席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說明我們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這一思維表現出的眼光和膽略令人印象極其深刻。在毛澤東主席的戰略視野里,戰場勝敗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標準,“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與否的標準。這就將“跨過鴨綠江”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戰略境界。
抗美援朝是為了支援朝鮮同時也是為了保衛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救鄰也是為己。美國約翰?托蘭在《漫長的戰斗》中便坦陳:“朝鮮戰爭是美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戰爭,是在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并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爆發的。中國出兵朝鮮,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國在5分鐘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局,不僅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保衛了國家安全,而且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中國以一國之力抗擊17國軍隊,嚴正地捍衛國家利益,雪洗了中華民族百年來倍受欺凌的屈辱史,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后來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安全也正是奠定于抗美援朝戰爭。即使是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不斷增兵使戰爭升級,但還是接受了中國的警告,沒有將戰火向北緯37度線以北延伸。抗美援朝戰爭使美國人清醒地意識到,中國愿意用鮮血捍衛國家核心利益。
星轉斗移,時光不老,不知不覺抗美援朝已經_年。回想_年前,中國遼寧丹東告急一場危機,威脅著東北,威脅著剛剛建國不足一年的新中國,為了世界和平、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捍衛國土安全,數十萬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三年浴血奮戰,五次戰役反攻,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英雄層出不窮,打得豺狼鬼哭狼嚎,用鐵拳打開世界新和平,立國之戰彰顯民族威風,時光匆匆過去了_年,讓我們銘記抗美援朝之戰、銘記英雄們_。
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貪于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著報效祖國,成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抗美援朝的偉大事跡從來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我輩的和平安逸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聆聽講話內容,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的密切配合,團結戰斗,形成了同仇敵愾,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實也需要這種面對困難險情勇往直前的勇氣!很喜歡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個和平年代,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況已經很少,但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總是有人在,披荊斬棘!而平凡的我們,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個人社會角色,做到“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平凡亦不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
本期石化之音到處結束,愿平凡的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對待,愿你認真的回應這個世界的溫柔!
國家軍隊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發展而發展,正義的軍隊對外抵抗侵略維護和平,對內保護人民國家安全和利益,邪惡的軍隊對外實施侵略稱王稱霸,對內維護獨裁統治鎮壓普通百姓。
美國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好戰,靠戰爭發戰爭財,靠戰爭發展國防,靠戰爭養活軍隊,在建國244年歷史中只有16年沒有打過仗。二戰后,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經常尋找借口拉幫結派,利用軍事手段干涉別國內政,挑起局部戰爭,達到發戰爭財稱霸世界的目的。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革命力量處于危急關頭時,新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挺身而出,用小米加步槍打破了美國等“聯合國軍”現代裝備不可戰勝的神話,給世界戰爭軍事研究提供了典型的以極弱勝超強的教材。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面對美國操縱的“聯合國軍”日趨逼近我國邊境、挑釁我國國家主權、威脅我國人民安全,中國共產黨毅然決定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與強大“聯合國軍”展開展決戰。當時,因中美兩國巨大的國力軍力差距,新中國抗美援朝的決定被世界多國嘲笑,美國人嗤之以鼻,歐洲多國覺得中國自不量力以卵擊石,敗退臺灣的蔣介石認為共產黨必敗反攻大陸時機到了,就連我們黨內部分高層領導人都沒信心反對參戰。
抗美援朝時,中美綜合國力差距巨大。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為180億美元,美國為3553億美元,美國相當于中國的20倍;中國人均收入為24美元,美國為1600美元,美國相當于中國的67倍;中國的鋼產量為61萬噸,美國鋼產量為8785萬噸,美國相當于中國的144倍;中國的發電量為45億度,美國為3880億度,美國發電量相當于中國86倍。
抗美援朝時,中美軍事力量沒有可比性。陸軍方面,中國陸軍一個師沒有坦克、裝甲車和汽車,只有幾十門從日本軍隊和國民黨手里繳獲的迫擊炮、山炮,炮彈寥寥無幾,輕武器全是從戰爭上繳獲的德國造、三八式、國民黨的中正式、漢陽造等雜牌貨;美軍陸軍一個師有成百上千輛坦克、裝甲車和汽車,有幾百門迫擊炮、步兵炮、榴彈炮、無后坐力炮、高射炮等,炮彈取之不盡,輕武器全是美國造。空軍方面,中國開始沒有飛機,到了戰爭后期才有幾十架飛機,飛行員作戰能力較低;美國在朝鮮戰場上開始部署了1000多架飛機,戰爭后期增加到2000多架,飛行員都是世界一流的。海軍方面,中國海軍幾乎為零;美國卻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
雖然當時的中國綜合實力和軍事實力無法與美國比較,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有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抗美援朝戰爭經過兩個階段的戰斗,最終徹底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第一階段,從1950年10月25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利用夜間作戰和連續作戰的方式,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打亂了“聯合國軍”軍事部署,造成雙方大量人員傷亡,雙方同意停火,坐到了談判桌前。第二階段,從1951年6月11日到1953年7月27日,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采取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的方式,取得了上甘嶺等戰役決定性勝利,徹底重創了“聯合國軍”軍事力量,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在板門店,朝,中,美三方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經驗啟示我們:美國雖然是世界超級大國,但在世界各地實施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帝國主義,不得人心更不得民心,只要我們堅持執政黨的正確領導,全心全意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動人民,形成巨大的軍民合力,就一定能夠戰勝任何神話。當今之美國,沒有深刻吸取抗美援朝失敗教訓,沒有更好地組織國家力量抗擊疫情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真正人權保障來消除種族歧視,依然在世界多地挑起戰爭,妄想通過挑釁來掩飾國內接近崩潰的局面,妄想通過挑戰來遮掩超級大國已經不再超級的國家力量,妄想通過戰爭來強迫世界人民對它的屈服。醒悟吧,美國!
_年匆匆流逝,如今的中國,已然不是當初的模樣。英雄已逝,歷史的長河永遠記住了他們,那些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永遠值得銘記,他們的精神永世長存。在_年后的今天,仍然激勵著我們當代擔任強國使命的青年。
那是不畏強敵的英勇,是不怕犧牲的抗爭。在抗美援朝決策期間,當時國內的政治氣氛是,數十年的戰爭一朝告罄,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眼看著就要迎來好日子。人心思定四個字,甚至都不足以形容當時的社會氛圍。更不要說敵人會是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
那是保衛和平的決心,是造福世界的擔當。即使是_年后的現下,雖然算得上承平日久,但是民心可用、民氣可用。大家對美國人的狼子野心也有相對清醒的認識。當是時也,中央力排眾議、克服萬難,以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極強的戰略自信,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策。
那是上下一心的服從,是軍民共苦的責任。全黨全國上上下下,以各種方式統一思想、發動群眾,堅決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場。以最堅強的戰斗意志和飽滿的戰斗熱情投入到那最艱苦最困難的朝鮮半島三千里江山上,用生命和鮮血為世界維護正義和和平的斗爭付出了一切。
因為英雄的中國人民和他們子弟兵絕不會坐視自己的鄰居被欺侮,絕不屈服于美帝國主義集團,更因為無論世界如何變幻莫測,仍有一股浩然正氣長存于東海之濱!
中國的好兒女們是最通情達理的,最無私奉獻的,最能個人服從集體的!只要講通了道理,他們就愿意放下自己剛剛爭取到的幸福生活,去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而奮斗!
當前,世界形勢愈加復雜。國內外各種壓力層層疊疊,各種各樣的呼聲隨之而來。把愛好和平的中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強國,是我們至高無上的榮光,也是責無旁貸的使命。
紀念抗美援朝的先輩,緬懷先烈精神,我們更應該吸取當時的智慧,用更高階的方法指引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更好地發揮出當代青年的卓越本領,更好地挑起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使命。
這場戰役鑄就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不計后果地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英勇不屈、甘愿犧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者,不怕困難、始終保持昂揚斗志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是履行所賦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誠精神以祖國和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人類的和平正義事業而奮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采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只有英勇地決定犧牲,才形成了壓倒性的英雄精神。據統計,共有44名屬于敵人的楊根英雄,6名用身體擋住敵人射擊眼睛的黃繼光烈士,9名為拯救朝鮮婦女兒童而犧牲的東存瑞烈士。它們展現了中華民族為民族和民族創造的民族精神,為黨和人民準備犧牲一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創造了人類戰爭的奇跡,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數十萬英雄兒女在朝鮮半島大地上酣睡。如此偉大的犧牲和這樣的偉大勝利,得益于中國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敢于堅持、團結一致,凝聚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力量,形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毛澤東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與自己的敵人戰斗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復舊物的決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這支軍隊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必須壓倒一切敵人,永不被征服被敵人打敗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艱險,越向前”。它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到底的精神風貌,用“毛澤東思想”展現了人民軍隊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沒有這場戰爭,就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和平環境和強大的崛起。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華民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沒有隨著戰爭的勝利和志愿軍的凱旋歸來而結束。與中國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樣,它深深地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不僅在對外戰爭中,而且在中國許多新的精神在內部實踐中受到影響、滲透、凝聚和創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激昂雄壯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在71年前被不斷唱響,鼓舞著千萬志愿軍將士奔赴朝鮮戰場。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譜曲手稿是我們藏品中最寶貴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告訴記者,許多人不知道,它的詞作者其實是一位志愿軍戰士。
這首戰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詩。志愿軍炮兵第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在入朝作戰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燈下連夜趕寫出這首詩,之后在戰士中廣為流傳。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讀過這首詩后,被它的豪邁氣概所感動,僅用半小時就完成了譜曲。最初,歌名選用了詩的最后一句“打敗美帝野心狼”,后來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中朝邊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對比下,志愿軍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贏得了這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的最后勝利。今天,我們仍然能從一件件文物中讀出不畏強敵的英雄氣概和同仇敵愾的愛國精神。
一抔從上甘嶺帶回來的沙土
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展廳中,擺放著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從上甘嶺帶回來、混雜著彈殼的沙土。
據張校瑛介紹,上甘嶺戰役持續時間之長、戰況之慘烈,使得在地上隨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數枚彈殼和炮彈殘片。凱旋的志愿軍戰士帶回戰場上的沙土,用來紀念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
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志愿軍第15軍編撰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提到,危急時刻拉響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95歲的志愿軍老戰士曾志宙回憶,在上甘嶺的陣地爭奪中,敵軍炮彈傾瀉下來,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聽見一絲聲響。“只記得炮彈滿天飛,殺敵聲不斷,持續了幾天幾夜,地上一片焦土。戰士們高喊‘沖啊’,擊退了敵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
一抔沙土飽含著“鋼少氣多”的革命志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齊德學認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宣示了中國人民不信邪、不怕壓的精神和氣魄,中國的國威、軍威得以在全世界樹立。“從這場戰爭中,我們尋求和總結出了制勝之道,那就是從精神上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能被敵人的氣勢所壓倒。”
71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2021年_月_日的今天,一個半小時的云團課后,我感觸良多,整個云團會以探館抗美援朝主題展覽為故事線,講解了抗美援朝的許多小故事。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尋訪94歲志愿軍老戰士奚天來,88歲于舜臣的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71年前那些抗美援朝戰士的艱難,老戰士講道:“敵人的飛機像麻雀一樣,每天都在空中偵察,一旦發現目標就瘋狂掃射。”為了躲避敵人的搜索,奚天來所在的部隊只能白日隱蔽晚上趕路,“首長要求不準說話,不準有火光,一旦有敵機立馬趴下,盡量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就這樣,戰士只能在夜間悄悄趕路,餓了就吃把炒面、喝雪水。最終,到達陣地還必須趟過一條河,“當時,天氣特別冷,河面已經封凍結冰。”王代祿記得,戰友只能脫下棉褲,把槍支和棉褲頂在頭頂渡河,“過去后,還不能馬上行動,他們在雪地里趴了好幾個小時。”經過一夜的連續作戰,志愿軍團攻下三個山頭,成功端掉了敵方的一個師,取得最終勝利,但志愿軍戰士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些戰友被活活凍死,凍傷的人不得不鋸腿保命。”
隨后直播間主持人陳堯給少先隊員方淳析講解了“北極熊兵團”是美軍一個老牌的步兵團,一戰后期,這個團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而這支部隊也被拉到了朝鮮戰場上,戰前,美軍對這支軍隊也是寄予厚望,而志愿軍第7軍也知道對面“北極熊兵團”的威名,所以全軍沒敢一絲懈怠,此戰我軍打的也是非常艱難,第7軍40團擔任主攻任務,曾為了爭奪一個陣地,全連全部壯烈犧牲,僅剩一人,最終志愿軍全殲美軍這支步兵團,就連軍旗都被我軍俘獲,而這支軍隊的番號也被美軍永久撤銷,宣布不再重建。在抗美援朝中有一戰,不僅讓戰號稱“北極熊兵團”的美軍第31步兵團全軍覆沒,也打出了志愿軍的威風,我不禁對志愿軍感到贊嘆。
云團課結束了,但讓我回味無窮,哪有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愿軍將士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的優良精神,一代代發揚下去,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