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2020年,在全國乃至全球民眾接受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洗禮后,精神健康迎來巨大考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心得體會,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在我國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焦慮、抑郁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為響應世界精神衛生日號召和國家的相關要求,“精神健康 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于10月10日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社聯合主辦,京東健康協辦,靈北中國支持,通過名醫直播、專家義診等活動號召更多人關注精神衛生,一起守護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名醫專家帶你增強心理“免疫力”
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的生命,抑郁癥導致的自殺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并享有心理健康,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于1992年發起設立“精神衛生日”。
而中國的形勢也十分嚴峻,《柳葉刀》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約1.73億人患有精神疾病,并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大眾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突出。其中,抑郁占總體人群的27.9%,焦慮占31.6%,失眠占29.2%。《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郁癥、焦慮癥。
而2020爆發的新冠疫情更是對國民精神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巨大。對身體健康的擔憂、居家隔離的狀況、城市的封鎖、社交及生活的非正常運行等,均可使人們倍感孤獨、恐懼、焦慮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郁癥防治重點人群干預力度。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因此,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精神衛生日”,“精神健康 人民安康”——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應運而生,并貫穿整月,形成“主題科普宣傳月”。目前,專題頁面已正式上線,并于10月10日上午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宣傳月啟動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教授通過線上訪談就新
“互聯網+精神醫學”助力人人盡享身心健康
精神疾病與心理疾病不同于普遍意義上的疾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并不重視,且礙于隱私及面子也不愿意尋醫問診,還有的患者有病恥感,這對病情的康復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同時,在大眾環境中,精神心理障礙還是存在一定的“污名化”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只是身體沒有疾病,而是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疫情后,精神心理問題作為疫情的次生災害,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恢復和人民健康狀況,需要更多的重視與各界共同投入。
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九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為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提高群眾自我精神保健意識,我市緊緊圍繞“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的宣傳教育,走訪慰問活動,提高了廣大市民的精神衛生知識,增進了全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幫助。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使此項活動順利開展,我們加強了組織領導,成立了分管副市長為組長,殘聯理事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市殘工委高度重視,召集市殘聯、民政局、財政局及電視臺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由市殘聯牽頭,各單位配合。明確殘聯負責設立場地,印制發放宣傳材料并組織慰問特困精神病患者;財政負責調配慰問資金;衛生局負責組織專家義診,在廣場進行咨詢活動;精神病院負責組織精神康復者開展文藝匯演;市電視臺全程報道,擴大社會影響。要求各部門必須有一名副科級領導參與帶隊,要求全市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組織鄉衛生院及鄉殘聯利用集市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活動。20__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工作總結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市人民政府10日上午,副市長、市人大副主任率市殘聯、市民政負責同志,來到鎮精神病院,親切看望了病院的35名精神病患者,親切慰問了精神病院醫師及護理人員,送去了2000元慰問金及大米、油、水果等慰問物資。隨后又走訪了街道辦事處的特困精神病患者,送去慰問金及慰問品,捧去市委政府的關心及節日的祝福。
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公眾精神衛生健康水平。10月10日,在__社區等兩個社區學校內,由市精神病防治院的專職講師舉辦知識講座。針對講座專門設計制作了多媒體教學幻燈片,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新型教學方式使200多名參加學習的社區居民(包括兒童、中青年、老人、社區居委會干部等)很容易地接受了專業的心理衛生健康指導。現場答疑很是熱烈,大家紛紛提意這樣的宣傳教學活動應該經常舉辦。
開展義診咨詢活動。市人民醫院醫生及精神病院李光權院長身穿白大褂,亦在中午時分來到商業廣場,設立咨詢服務臺,大力宣傳促進心理保健的重要性,為廣大市民服務,緩解心理壓力,為患者義務進行診斷治療。
在活動前夕,市殘聯還組織基層殘聯系統,對全市精神病患者進行拉網式篩查和服務,為特困患者提供了每年每戶4200元的住院治療費用。20__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工作總結
我市通過精心的組織領導,在10月10日第十九次“世界精神衛生日”這天,緊緊圍繞“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主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開展了宣傳教育,走訪慰問及專家咨詢義診活動,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提高了廣大市民的自我精神保健意識,促進了精神疾病的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
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里,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于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樂觀向上的情緒,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在有需要得時候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
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大學生有必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表標準,也是人體通過自身調整,恢復機能和精力,抵御和化解疾病風險的重要途徑,是維護健康十分關鍵的因素。俗話說,一晚高質量睡眠勝過千金良藥。當前,我國居民的睡眠障礙及其帶來的身心疾病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全國約有4億多人受睡眠困擾,近六成的兒童青少年睡眠不足。長期睡眠障礙會改變身體調節能力,造成腦內代謝廢物的堆積,增加導致癡呆、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的風險,并容易引起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與睡眠相關疾病有80 多種,兒童有睡眠問題,可能引起記憶力下降,出現情緒煩躁和行為異常;青少年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影響反應速度,影響創造力和身體器官發育;孕婦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導致血壓異常,影響食欲和胎兒發育;中老年人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導致器官老化加快,免疫力降低。
學會科學合理睡眠,保障健康!
一、要保證充足睡眠時間
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應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應不少于8小時,成年人每天應保持7至8小時睡眠。
二、要規律作息
夜眠晝行、起居有常是人的生物性需求,每個人都應根據自身情況,養成相對規律的工作、學習、娛樂、休息習慣。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段睡覺,不要熬夜,有條件的午休20至30分鐘,節假日也要注意規律睡眠。迫不得已熬夜后要及時補充睡眠。
三、要積極調適心理
造成睡眠障礙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要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掌握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整方法、天天要有適當活動量,睡前不宜進行劇烈活動、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聽音樂、深呼吸等放松訓練有助于睡眠。
四、要及時主動就醫
每個人都會遇到焦慮、抑郁等情緒,在出現睡眠問題時,如果自我調節無效,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求助于專業人士既不等于自己有病,等不等于病情嚴重,而是負責任、有能力的表現。睡眠質量決定著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每個人都應關注自己的睡眠,科學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態。
為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推動形成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保護和促進公眾心理健康。20__年10月10日上午,鄂旗疾控中心慢病科在烏蘭廣場舉辦了“心理健康,社會和諧”為主題的第23屆世界精神衛生宣傳活動。
一、目的和意義
精神衛生宣傳活動是向社會大眾普及精神衛生知識的公益性活動,能提高鄂托克旗人民對精神衛生知識的知曉程度,為減少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率奠定基礎,為構建和諧延安做貢獻。
二、活動主題
“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三、活動時間
20__年10月10日星期三09:00-13:00
四、活動地點
鄂托克旗烏蘭廣場五、活動內容
活動緊密圍繞“心理健康,社會和諧”主題,宣傳防治精神疾病、處理心理衛生問題的基本知識和辦法,以及老年精神疾病的常見種類、老年精神疾病的護理,我旗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相關政策,以促進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并接納精神疾病患者,幫助患者順利回歸社會,正常生活。
1、活動在鄂托克旗疾病控制中心副書記劉云霞、慢病科科長梁慧敏的帶領下的分三組發放宣傳資料,講解、回答大眾提出的相關問題。
2、醫護人員在現場為市民免費測量血壓,發放宣傳資料。
3、在現場發放老年人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回收問卷。
六、活動現場剪影積極準備,宣傳精神衛生知識,居民踴躍參加,積極了解精神衛生知識
七、活動總結
活動現場,疾控中心慢病科領導為現場群眾贈送了精神衛生知識宣傳材料300份、宣傳撲克350份,希望現場群眾可以通過游戲,盡情釋放,緩解壓力,消除緊張情緒,自我疏導,游戲中還可以與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互動,了解精神衛生的健康知識,放松心情,達到對精神衛生的了解,健康生活。使社會大眾對精神衛生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許多人士表示:以前對精神衛生知識不了解,只知道精神病就是瘋子,打人、罵人,你們的宣傳讓我們知道了很多,回去后要好好閱讀宣傳資料,并鼓勵周圍的人去了解精神衛生知識,以后也不會歧視精神病人。市民的話讓我們很感動,很欣慰,我們會繼續為社會大眾服務,為精神疾病患者服務,使他們盡早康復,回歸社會,為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