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伴隨著《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歷盡風雨的澳門終于回到祖國懷抱。不曉得你們內心都有何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澳門回歸20周年學習心得體會2020【5篇】,希望大家喜歡。
“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是澳門香港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是符合澳門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最佳制度安排。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風險和挑戰,都不會動搖我們堅定不移走“一國兩制”成功道路的信心、決心,都不會阻止我們不斷前進的堅定步伐。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2月18日抵達澳門,出席將于20日舉行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并視察澳門。習近平指出,澳門回歸祖國21年來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令人自豪,祖國人民和中央政府也都感自豪,澳門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取得的經驗和具有的特色值得總結,澳門未來發展美好藍圖需要我們共同描繪。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也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0周年,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成為對偉大祖國最好的祝福和獻禮。
21年彈指一揮,21年成就斐然。1999年至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八倍,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經濟體之一,澳門本地居民失業率從6.3%降至1.8%,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從4920澳門元增至16000澳門元。21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和社會各界攜手開創了史上最好發展局面,社會和諧穩定,民主政制穩步發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民生福利明顯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21年五星輝映,21年盛世蓮紅。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同學們收到一份特別禮物——一封來自中南海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勉勵大家,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一封回信,飽含著殷切期望,也重現了一段家國往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澳門濠江中學杜嵐校長不顧澳葡當局阻撓,冒著生命危險,在澳門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澳門民眾滿懷著回歸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一路走來;澳門青少年在國歌和品德國情教育的陪伴下,茁壯成長。21年來,澳門社會各界積極培養愛國愛澳精神的傳承者,深入推進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四位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工程,沒有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沒有讓優良愛國傳統蒙塵,為澳門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后繼人才。
21年根深柢固,21年枝榮葉茂。回歸以來,澳門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回歸后,澳門構建了以愛國愛澳者為主體的管治團隊,為澳門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澳門特別行政區歷任行政長官和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主要負責人都由愛國愛澳者出任。21年來,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不斷增強,澳門社會各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實現了長期繁榮穩定,取得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21年日新月異,21年蓮花綻放。回到祖國懷抱的澳門正以嶄新姿態屹立在南海之濱,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博彩、旅游、會展、餐飲各行各業欣欣向榮。戰勝了一個個困難,取得了一項項成就,21年來,澳門用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意義非凡。事實證明,只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就能夠十分有效地保證和推動澳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一國兩制”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是澳門香港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是符合澳門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最佳制度安排。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風險和挑戰,都不會動搖我們堅定不移走“一國兩制”成功道路的信心、決心,都不會阻止我們不斷前進的堅定步伐。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升起。
21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對于回歸后的澳門,卻是書寫滄海變桑田的濃重一筆,日新月異的濠江故事精彩紛呈:
這里,有堅定的自信。“回歸那天起,澳門同胞就既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主人,也是國家的主人。”回歸以來,良政善治的澳門實踐逐漸成型。澳門依法順利進行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和六屆立法會選舉,至2018年底已完成80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修訂。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且重在配合,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充分保障澳門居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開創了“澳人治澳”新局面。
這里,有硬核的數據。回歸前,澳門宏觀經濟環境惡劣,連續四年出現負增長。如今,澳門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表現亮眼:本地生產總值從回歸之初的519億澳門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從博彩業“一業獨大”走向經濟適度多元,旅游、會展、餐飲、酒店、交通及零售業欣欣向榮;2018年底,累計財政盈余達到5088億元,外匯儲備為1636億元,較1999年分別增長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強了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這里,有暖心的溫度。在澳門,每一個普通家庭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民生禮包”:從幼兒園至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銀”的現金分享計劃,長者、嬰幼兒、中小學生、孕婦納入免費醫療,青年創業獲得免息貸款……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始終努力改善民生,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房屋等民生領域落實“共建共享、惠民利民”理念,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21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義勇軍進行曲》奏響,五星紅旗升起,闊別百年的澳門重歸祖國懷抱。
如果從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權的1553年開始計算,到1999年回歸,澳門被割據出中國共446年;如果從葡萄牙正式通過外交文書手續實施占領開始計算,澳門闊別祖國也已112年。如此漫長的歷史背景下,澳門猶能實現回歸,這在世界政治史上都堪稱罕見。像香港回歸一樣,從根本上說,澳門的回歸得益于經過百年奮爭之后,中國的復蘇與強大。
2021年12月20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從1999年12月20日開始,伴隨著新千年的曙光,澳門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紀元。之后彈指21年已過,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澳門已成“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范。
澳門回歸不易,澳門回歸21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回歸21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于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回歸祖國的最大動力,同時也是21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于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回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后,澳門更是借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21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18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18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更是屬于極高范疇。可以說,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回歸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回歸21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21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持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最大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為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著祖國大力支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才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21年之后,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后,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
“回歸以來的21年,是澳門歷發展最快的時期,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表現亮眼。”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如是說。
從昔日的小漁村逐漸成長為國際大都市,回歸21年,是澳門開埠四五百年來最輝煌時期。“如同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綻放著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回歸前,澳門連續4年經濟負增長。澳葡政府轉移到澳門特區首屆政府手上的財政僅20多億澳門元。經過回歸初期的迎難而上,澳門經濟同祖國一起快速發展。如今,澳門財政儲備與外匯儲備加起來已逾7100億。回歸后的澳門,經濟增長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均GDP也是全世界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以“一中心、一平臺”建設為主軸,以積極發展休閑產業為主導,兼顧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與穩定發展主體產業雙軌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取得階段性成果,積累了抵御風險的韌性和強勁的發展后勁。
積極發展休閑產業,綜合旅游大業態逐步形成
2009年1月10日,在澳門考察訪問的習近平登上澳門建筑物——旅游塔,俯瞰澳門全貌,并聽取有關“澳門空間發展規劃思路”的匯報。習近平表示,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舊城改造與新城開發的關系,要把濃郁的歷史特色和現代氣息融合在一起。如今,澳門致力于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積極支持綜合旅游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有效地推動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旅游休閑城市、宜居城市、安全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城市、善治城市,是澳門未來發展的愿景。2015年,特區政府成立“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委員會”,編制首個《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1年)》,確立了“旅游休閑大業態逐步形成”的目標要求。在為游客提供更佳旅游體驗的同時,也確保了本地居民生活不受影響。
1999年回歸前,每年訪澳旅客為710萬到800萬人次。2018年,訪澳旅客人次達3580萬人次,較1999年大增381%。大三巴牌坊、東望洋燈塔、媽閣廟、圣保羅炮臺、龍環葡韻、澳門觀光塔……21年來,澳門旅游業憑借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地位不斷提升,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編制《澳門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酒店業場所業務法》,持續完善旅游業專門法律法規;發掘澳門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特色,推動“社區旅游發展計劃”、“文化旅游計劃”,引導游客進行深度旅游;通過跨部門合作,加強旅游領域與文化、體育領域的協同效應,以嶄新形式呈現澳門特色風貌;開發多元化的住宿選擇和適合家庭客群的旅游項目,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舉辦澳門光影節、幻彩大巡游等多項盛典,增加游客旅游與休閑生活的體驗;持續投入,把澳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多年來,在特區政府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綜合性旅游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旅游休閑大業態逐步形成。
全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培育新興產業邁出新步伐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不斷加大力度培育會展、文化創意、中醫藥、特色金融等行業的成長。2017年澳門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產業及文創產業的增加值總額已達320.8億澳門元,比2015年上升23.61%。
培育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成效顯著。特區政府成立“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和專責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訂定行業發展策略,先后推出“國際性會議及專業展覽支持計劃”、“會展活動激勵計劃”、“會議及展覽資助計劃”等一系列支持會展發展的政策措施。2017年會展業增加值總額為35.48億澳門元,較2015年的14.39億澳門元增加了1.47倍。2018年會展活動有1427項,較2009年的1195項增長了19.4%。2018年會展場地面積為19.7萬平方米,較2015年的17.4萬平方米增加了13.2%。澳門會展業界、會展場館以及各類酒店均積累了舉辦大型會議的豐富經驗。
培育中醫藥業成長初見成效。2011年4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式落地橫琴。截至2021年9月,產業園累計注冊企業155家,涵蓋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生物藥業等領域,其中,通過產業園平臺培育的澳門企業38家。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建設,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初具規模。
培育文化產業有所成長。特區政府積極促進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先后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責部門和文化產業基金,推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輔助和支援措施。近年來,澳門文化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文化產業基金自2014年起接受項目申請。截至2021年9月,共收到819個申請,經評審及核準程序,支持252個項目。
培育特色金融成長邁出新的一步。特區政府推進建設“中葡人民幣清算中心”。2016年,“澳門人民幣及時支付結算系統”上線。到2021年8月,澳門特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累計總額10543億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9月,共有包括葡資銀行在內的30間銀行金融機構參與。2021年7月,國家財政部首次在澳門發行20億元人民幣國債,加快了澳門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構建,也是澳門人民幣市場發展的里程碑。特區政府積極完善有關法規制度,持續發展融資租賃及財富管理。截至2021年6月,融資租賃相關貸款及待售租金合共168億澳門元。此外,特區政府還完善金融監管工作,特別針對金融新產品、新業務及金融科技應用,要求金融機構進行有關風險評估及采取適當的監管措施,為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
持續拓展區域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視察橫琴時指出,“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今天,橫琴新區澳資企業總數已超過2000家。今年新增澳資企業651家,澳資企業數比2018年底增長46.1%,澳資企業新增數比2018年增長115.56%。落戶橫琴的澳資企業中,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的企業超過400家,占橫琴澳資企業總數的約1/5,借助橫琴新區的發展平臺,澳門科技創新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回歸21年,是澳門跨越式發展的21年,也是持續拓展區域合作的21年。澳門堅持以“國家所需、我們所長”為原則,發揮自身優勢,深化區域合作,用好用足國家給與的惠澳政策,致力優勢互補,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全面增強了自身核心競爭力,為澳門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1年)》;根據《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加強粵澳合作;設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統籌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短、中、長期總體設計和工作部署;不斷加強與內地兄弟省區的合作交流……澳門積極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當中,逐步突破固有的局限和瓶頸,找到新的定位和方向,正在煥發全新的活力。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進一步明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澳門被列為4個中心城市之一,要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門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
回眸看,憑著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澳門特區政府與廣大居民齊心協力、風雨同路,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成功應對經濟走低的困境,澳門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看今朝,澳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首個“澳門特區五年規劃”實施效果良好,年均執行相關工作完成率為九成。望未來,走進新時代,承擔新使命。“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的定位,必將有力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跨越式發展。
歲月的長河川流不息,時間的如椽之筆劃出歷史的刻度,寫下時代的詠嘆。1999年12月20日,在邁入新世紀的前夕,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歷經風雨的“游子”終于回到祖國母親懷抱。那是刷新中華民族歷史的高光時刻——開啟“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發展新紀元。
廿載彈指一揮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之際,澳門特別行政區迎來20歲生日,舉世公認的“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成為對偉大祖國的獻禮。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澳門特別行政區歲至弱冠,步入成年。從回歸前百業凋敝、治安不靖、人心浮動,到新生后煟然勃興、物阜民豐、政通人和,昔日黯淡的南海小城華麗轉身,祖國的美麗蓮花綻放迷人光彩。21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和社會各界攜手開創了發展局面,社會和諧穩定,民主政制穩步發展,對外交往不斷擴大,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民生福利明顯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1999年至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由519億澳門元增至4447億澳門元,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經濟體之一,人均GDP由12萬澳門元升至67萬澳門元,位列世界前茅。至2018年底,特區累計財政盈余、外匯儲備分別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回歸以來,澳門本地居民失業率從6.3%降至1.8%,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從4920澳門元增至16000澳門元……
亮麗的“澳門成績單”記錄天翻地覆的成長巨變,雄辯地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澳門問題的方案,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制度。精彩的“澳門故事”承載國家關心支持澳門的深情厚愛,體現澳門同胞能夠管理好、建設好特區的生動實踐,向世界展現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前無古人的事業要不斷推進、行穩致遠,須有主心骨、定盤星、指南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治國理政的戰略和全局高度,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理論,將推進“一國兩制”實踐有機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圖偉業,引領“一國兩制”事業取得新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確定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將“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概括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提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正因為有了理論之“舵”和制度“壓艙石”,澳門“一國兩制”實踐方能始終把準航向、破浪前行,方能與時俱進、成就特色。
在短短21年間,古老的澳門煥發新生,創造了驕人的跨越式發展奇跡,首要得益于“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得到有效發揮,也因此成為“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范本”,生動詮釋了“‘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持包容共濟、促進愛國愛澳旗幟下的廣泛團結,“一國兩制”實踐就能沿著正確方向走穩、走實、走遠,澳門就能不斷創造驚艷的“小城傳奇”,澳門同胞就能不斷實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21年“澳門故事”足夠動人,21年“澳門經驗”彌足珍貴,21年“澳門啟示”意義非凡。
在3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年輕的特別行政區靠著“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在“桌子”上唱響大戲。回歸祖國后,國家給予澳門全方位支持,推出一系列惠澳政策,澳門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走上同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新時代,澳門以更大格局和視野握緊“一國兩制”優勢,站上國家改革開放舞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回望21年時間軸,從2003年簽署《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到2021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政府幫助澳門抵御風險、應對危機、擺脫低迷,進而為澳門長遠謀劃,引領特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將澳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持續注入更強勁發展動力、提供更廣闊提升空間,澳門也從“背靠祖國”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嶄新定位,以更大的胸懷和熱忱點亮“小城大志”,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將“澳門夢”深深嵌入在“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之中。
伶仃洋畔的澳門穿越滄海沉浮,從21年前回歸那一刻翻開歷史新頁,在祖國大家庭里開啟嶄新征程。掌握了自己命運的澳門同胞真正當家作主,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不斷增強,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斷升華,愛國愛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是澳門發展的力量源泉,值得倍加珍視。這是澳門同胞的情懷底色,照亮夢想征途。這是澳門社會的精神財富,不斷薪火相傳。我們相信,有祖國強大后盾,有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鼎力相挺,青年之澳門將迸發更豪邁的愛國愛澳激情,英姿勃發,繼續奮進,更加堅定地推進“一國兩制”實踐,更加自信地與時俱進、變革創新,必會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必能擔當新使命、鑄就新輝煌。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中華民族奮進追夢的宏大敘事波瀾壯闊。“一國兩制”實踐的“澳門故事”,必將更加豐富多彩。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我們堅信,澳門同胞與祖國人民一道,繼續同心協力、勇往直前,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富強的偉大榮光,滿懷豪情地共同書寫恢弘壯美的“中國史詩”,為人類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
澳門回歸20周年學習心得體會2020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