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0年十月迎來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即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開國領袖毛主席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抗美援朝紀念日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制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整整70年前,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在朝鮮半島徐徐拉開。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那一次,中國人民志愿軍用鋼鐵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
那一次,中國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向全世界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出兵朝鮮,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生的戰爭.這場戰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烈士當中,有抱炸藥沖敵陣與敵同歸于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云,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云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看見了長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同時,國內開展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這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它極大地提高了我國人民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度。
廣大青年學生紛紛報名參加志愿軍和各種軍事干部學校。他們還走上街頭,以活報劇、快板劇等形勢,揭露美帝國主義的罪惡和侵略行徑,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道理家喻戶曉。工農群眾努力增產,支援前線。各界人民群眾還開展了捐獻飛機大炮運動,共捐獻戰斗機3710架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前線的戰斗。抗美援朝運動既保證了前線的軍事行動勝利,又促進了國內政權建設和經濟恢復工作的順利開展。(2)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也保衛了我國的安全,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在三年戰爭中,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滅敵人109萬余人,擊落擊傷敵機1.2萬多架,擊毀擊傷敵人坦克2690多輛,擊毀擊傷敵人其他各種武器以及繳獲各種作戰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氣,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也保衛了我國的安全,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在三年戰爭中,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滅敵人109萬余人,擊落擊傷敵機1.2萬多架,擊毀擊傷敵人坦克2690多輛,擊毀擊傷敵人其他各種武器以及繳獲各種作戰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氣,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在血雨腥風中強勝了,中國在狐貍和獵狗眼中成熟了,中國在嘔心瀝血中繁榮了。
中國由貧窮到富有,由腐敗到強勝都是由中國人民生命和鮮血捍衛的,我愛中國,中國是我一輩子的驕傲。今天我看到兩部短片《斷刀》和《決戰平津湖》更加的加深了我對祖國的英雄們的敬佩。在《斷刀》中,講述的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有一個山嶺如果讓敵人先到達,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中國志愿軍不顧一切竟然在一夜之間走了114里路,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在這驚人的數字中犧牲了多少英雄烈士啊!
中國志愿軍就是靠著這種堅持不懈不怕犧牲的精神和信念勝利了,他們贏了,贏得光榮!贏得瀟灑!同時,我也為我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中國啊!你是我的母親!我愛您!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戰爭過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戰爭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
在抗美援朝期間,在中國國內開展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大批青年踴躍參加志愿軍,全國人民掀起了增產節約運動和捐獻運動,這不僅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的進行。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在總結中國自1840年以來開始的追求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時曾指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后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除贏得對日作戰這唯一一場民族戰爭的勝利外,其余的對外戰爭皆以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然而,即便這唯一一場勝利,也不被西方承認;因為在他們看來,日本是被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海戰和隨后投擲的原子彈制服,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積貧積弱的往昔紀錄而不被普遍承認。正因為背負著倍受欺凌的屈辱歷史,以致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當時人口規模已達五億的新中國的傲然獨立并沒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對比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開端,相反,她再次被視作可輕易予以扼殺的對象。美國公然作出的全面卷入朝鮮內戰并將其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從而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的戰略安排無疑是其蔑視中國主權和安全并企圖隨意凌辱中國的驕狂姿態的真切體現。
然而,具有超凡的軍事膽魄和洞微悉見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國統帥不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驚人決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無畏又多謀善斷的將士更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而使得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結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結果;能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并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
可以認為,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于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說,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恒遠。很難設想,如沒有朝鮮戰爭所充分體現的中國人的勇氣和戰力,英國會心甘情愿的放棄對有東方明珠之譽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為了并不太知名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控制權,英國不惜對阿根廷發動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戰,并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至今仍舊將該群島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夸張地斷言,香港與澳門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相繼順利回歸,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于從表面上看與其沒有直接關系的抗美援朝的潛在影響的。
犧牲證明書、陣亡通知書,60多年前,6位烈士的家人,大都是在收到這樣的證明或通知時,才獲悉了他們的兒子或兄弟幾年前就犧牲在朝鮮戰場的消息。然而,對他們的家人而言,這樣的一紙證明,并不代表著與烈士的真正分別。
這是烈士周少武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周少武的弟弟周觀富已于2014年去世,周觀富的孫子周波說,從小他便經常聽爺爺講大爺爺的故事。爺爺告訴他,兩兄弟從小相依為命,后來一起逃荒到陜西,在那里,年僅17歲的周少武參軍入伍。自此,周觀富就再也沒有哥哥的消息。后來,他回到老家河南濟源,一直四處打聽,卻始終杳無音信。直到他收到這張“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才知道哥哥已經犧牲在朝鮮戰場。周觀富一直把這張證明書視若珍寶,后來還專門到鎮上請人做了一個玻璃鏡框把它裝裱起來。
過去幾十年,周觀富從未放棄過尋找哥哥的遺骸,他一直惦記著把哥哥周少武接回家,但直到2014年他離世時也未能如愿。就在周觀富去世不久,長眠異國多年的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開始分批次回國,第一批回國的烈士遺骸中就有周少武。可惜,周觀富未能在生前得知這一消息。
烈士侯永信,1920年出生在遼寧省燈塔市柳河子鎮上柳河子村,參軍后便和家人失去了聯系。1952年,家人在他犧牲1年后,收到了他的陣亡通知書。此后,他的家人在村子的墓園里,為他壘起一處衣冠冢,立起一塊無字墓碑。每年清明,家人都會去祭掃。
去年9月,侯永信的侄子侯甫元和侄女侯甫蘭、侯甫坤作為受邀烈屬代表,趕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加烈士認親儀式。他們仰望著陵園里的英名墻,看到了“侯永信”3個字,淚流滿面。
今年清明節前夕,“烈士侯永信之墓”7個大字,終于刻在那塊無字墓碑上。從看到那張陣亡通知書,到把他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侯永信的家人,等了整整68年
2020抗美援朝紀念日活動心得作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