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同時,國內開展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看過致敬抗美援朝云團課的你們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致敬抗美援朝云團課感想作文例文【5篇】,希望大家喜歡。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暨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雅安70周年。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傳承紅色基因,10月13日,市民政局黨員干部到市文化館參觀紀念抗美援朝暨雅安解放70周年老戰士社會尋訪紀實攝影展。
195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進駐雅安,為西康省全境解放與穩定作出巨大犧牲與貢獻。同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雅安的英雄兒女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殺敵,浴血奮戰,用鐵與血的青春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仔細觀看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回顧那段崢嶸歲月,黨員們激動不已、熱血澎湃,對雅安這座英雄輩出的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紛紛表示要向英雄學習,發揚革命先輩不怕吃苦、不怕犧牲、保家衛國、能征善戰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爭做新時代民政人,向“最可愛的人”看齊,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好時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譜寫雅安新篇。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這場戰爭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月19日至28日,上海將推出“保家衛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影展”,以影像的方式回顧這一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影展期間,《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衛士》《長空比翼》《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集結號》《我的戰爭》等七部電影,將于曹楊影城、大光明電影院、國泰電影院、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等十家影院放映17場。這之中,《英雄兒女》中的“向我開炮”,《上甘嶺》里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這些響亮的臺詞、歌詞,因為真摯的愛國情與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歷久彌新——生動的英雄敘事,讓紅色基因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流淌。
透過經典,重溫“向我開炮”的自我犧牲精神
本次影展云集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之作。《英雄兒女》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勇敢作戰的故事。片中,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并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與師政委王文清的一幕,感動不少觀眾。戰斗英雄喊出的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臺詞。
尊重真實的創作理念,是《英雄兒女》成為經典的關鍵原因。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為了真實還原志愿軍的狀態,巴金幾次赴朝考察,穿梭于封鎖線之間,堅持 “少休息,多跑路”的創作 “土方”。“向我開炮”的故事正是巴金入朝后真實見證的事件。《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贊歌》亦是觀眾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時代之聲——“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至今聽來仍舊震撼。
同樣縈繞在觀眾心頭的經典旋律還有《上甘嶺》中的《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電影中那名在坑道內為重傷員深情演唱的女衛生員,不但慰藉了戰士們的心靈,也溫潤著銀幕外的觀眾。電影《上甘嶺》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還原了戰士們相互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堅持戰斗的感人事跡。
據記載,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導演沙蒙率攝制組兩次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采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愿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從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出發,《上甘嶺》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愿軍英雄群像。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很快就席卷整個朝鮮北部,威逼中國東北邊境。在南線,美國杜魯門總統宣布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和進駐基隆、高雄兩大港口,武裝阻止中國解放自己的領土臺灣。與此同時,美國還向法國提供軍援,支持法國擴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以便從南翼牽制中國。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國際反華勢力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當時,美國軍隊公然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和封鎖臺灣海峽。特別是美軍在仁川登陸后,越過“三八線”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想想當年,日本軍國主義霸占朝鮮而后染指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后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如果美國控制朝鮮半島,美蘇在東亞直接角力的前線會從半島變成東北三省,無休無止的經濟和軍事訛詐將會緊隨而來,而任何一方在別的戰略方向上的失敗,都會力圖在這里得到補償。一個農業國不得不向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發起挑戰,其中的慘烈不言自明,然而這是一個國家在上一個歷史周期中欠債太多,為了子孫后代在新歷史周期中能夠不再重復過去百年的悲劇,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在這緊急關頭,中國被迫推遲解放臺灣,調整國民經濟恢復計劃,決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進行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
當年如果不是美國打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我國臺灣,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與美國作戰的。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書中所說:“毛澤東有戰略眼光,判斷很準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要在中國領土上與美軍交戰。最起碼,他沒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把多年積淀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于“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有了這種認知和定位,我開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區周邊有關抗美援朝方面的訊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盤山有大連凌水烈士陵園,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盤山,尋找到了烈士陵園,進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園,向世人展示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內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連參加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遺骨,青山松柏,鮮花簇簇,撫慰烈士的英靈。隨之我寫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園》,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達對英雄烈士們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再登磨盤山,再次拜謁凌水烈士陵園,重新拍照和撰文,寫了一個專訪《磨盤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點突出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役,英雄人物和相關資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戰爭衍生的經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樣制作了美篇。兩個美篇圖文并茂,配上經典歌曲《英雄戰歌》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蕩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時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歲的我,越發激起對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情感。記住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的家國情懷,再次致敬最可愛的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于遼寧省丹東市,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擴建,1993年7月新館落成。
1950年10月,作為文藝兵,謝長平隨部隊在鴨綠江邊乘躉船進入朝鮮,開啟出國作戰的征程。謝長平回憶,5次戰役以后,他們的演出任務逐漸增加,當時文工團30多名團員每人都身兼數職。由于部隊條件簡陋,再加上戰場環境所限,只能進行山東快書一類的表演。此外,學習和表演朝鮮舞蹈,成為他們的必修課,當時文工團每人都能跳上幾段朝鮮舞蹈,還能比較熟練地說出朝鮮常用語。
經歷了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謝長平日后成為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館員,這讓他倍感光榮。
1984年11月,謝長平再次赴朝,為擴建紀念館進行實地考察。在朝鮮期間,代表團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謝長平說:“15天時間里,我再次感受到了中朝友誼牢不可破。”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最可愛的人,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碧草青青,松柏蒼翠,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肅穆。1951年初,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原東北人民政府決定在沈陽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并于同年8月正式落成。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后側,綠草如茵、松柏成行,每個烈士墓碑前,都有群眾敬獻的一束束鮮花。青松翠柏之下,120多位志愿軍烈士長眠于此。在他們當中,有抱著炸藥包沖向敵群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潛伏目標的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等28位戰斗英雄。
園區北側,新建的下沉式烈士紀念廣場上,高3米的烈士英名墻鐫刻著烈士姓名,令人肅然起敬。廣場四周的環形地下墓穴,安放著599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2014年至2019年,陵園共舉辦了6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烈士陵園負責人高麗告訴記者。
據介紹,每逢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遼寧省委和省政府、駐沈官兵及社會各界群眾都會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平時,自發前來瞻仰的各界群眾絡繹不絕。許多部隊戰士、青年學生、少年兒童在烈士墓前舉行入黨、入團、入隊宣誓儀式。這里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祭掃的群眾達15多萬人次。”高麗說。
炮火遠去,家園如畫。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就是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桃花朵朵、桃林片片的景象。近年來,河口村加強基層治理,發展特色產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自合作社成立以來,村里的燕紅桃銷售額屢創歷史新高,每戶桃農年平均收入達10萬元。長期聯系該村的丹東邊境管理支隊大江口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李慶峰說:“銘記歷史,我們當不忘烈士英名;決勝小康,我們定不負群眾期盼。”
致敬抗美援朝云團課感想作文例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