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心得體會怎么寫?愿此處疫情能給人們提個醒,處理好與大自然的關系至關重要,也愿報華夏,縱然前方荊棘叢生,縱然前方路途漫漫,也愿提起手中筆,握緊心中刀,這無法阻擋我的醫生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2020年伊始,原本是新春佳節普天同慶,一場疫情卻悄然而至,繁華熱鬧不再,悲傷、沉寂、焦慮沉重地積壓在城市上空。
青春是色彩斑斕的,責任是沉重的。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國家危急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用他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責任,他們用青春熱血,扛起救國家于水火的重任。新時代中國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報效祖國和人民,這是廣大青年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在我們青春綻放的時候,就是實現為人民服務誓言的時候,就是充分體現青春價值的時候,青年一代把人民群眾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們用青年的擔當與責任,讓周圍人感受到朝氣蓬勃的青春力量。
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該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前行,用心照顧每一位患者,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拼搏奮戰,直到我們戰勝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愿每一位前線的醫護者平安健康,愿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復,愿每一個人都能做好防護,愿明天會更好。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疫情終會被我們打敗。
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祖國,在這個偉大的祖國中還有一群團結的人民。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重重難關,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他們可能是軍人、可能是警察、可能是消防員、可能是白衣天使、還可能是普通的老百姓。雖然他們的職業可能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他們都是中國人。他們不論是對待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或者是2002年的非典都表現得非常團結。
但在今年,又來了“新型冠狀病毒”。它和2002年的非典相似,但它要比非典嚴重的多,而且它正趕上春節,人們來來往往使它傳染的更快更廣。面對它中國人并沒有退縮,而是把團結互助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武漢,中國人僅用了十天時間建成了火神山醫院,現在他們又在建雷神山醫院。僅僅是十天,就建成了一所醫院,這恐怕只有中國人才能做到。
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包括鐘南山都趕往武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附近餐館里的廚師連夜給那些醫生護士做飯,菜農也連夜趕來給廚師送菜。還有一些普通的人們在背后默默地為他們付出。國家也把武漢封了城,我知道這是為了其他地區的人民,我也知道武漢人可以理解。我相信鐘南山和醫生們一定能找到適于每個人的救治方法。對于鐘南山我之前并不了解,直到新型冠狀病毒出來我才知道他有多么偉大,我敬佩他,敬佩他的聰明智慧,敬佩他的不畏艱難,敬佩他敢于和困難作斗爭。但我不止敬佩他,我還敬佩和他一樣為疫情做貢獻的所有人。
現在各地區的人民是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錢的出錢,能出物資的出物資。但像我既不能出力又不能出錢,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呆在家里,勤洗手不讓病毒因我而傳播。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相信咱們中國人一定能戰勝疫情。我為生在這個偉大的祖國而自豪
精神雖不是戰疫的切實物質力量,但卻能為人民筑起強大精神防線,激發戰疫磅礴偉力。
因為有強烈的擔當和責任意識,900萬武漢人不怨不煩,自覺響應“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的號召,自覺宅家抗疫。每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都是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好公民。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曾表示:“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當這場疫情過去,希望有機會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謝武漢人民。”
因為有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在戰疫一線,眾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守護著人民。其中有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醫師彭銀華,推遲婚禮,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抗疫最前線,直到倒在轟轟烈烈的阻擊戰之中;有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他感染新冠疫情卻堅持工作,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劉智明仍然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疫前線;還有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面對疫情,身患漸凍癥的他毅然帶領全院8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沖在最前線,他直言:“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在疫情面前,他們以敢于擔當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責任與使命。
精神的力量不僅包括情感的力量,還包括理性的力量,最后可以上升為一種信仰,轉化成人們的自覺行動。正是受到精神的鼓舞與感召,許許多多普通人挺身而出,化身戰疫英雄,上演戰疫中的最美逆行。
這些精神在一次次抗擊疫情中得到繼承和激發,經過歷史沉淀下來,寫進中國人民的基因與血液里,成為我們一次次創造奇跡的“精神密碼”
面對疫情,醫務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員一樣,讓人敬佩,不計較報酬,響應國家號召,走向抗擊病毒的第一線,在這當中有位17年前曾經抗擊非典的醫生,向單位寫下了請戰書。
這封請戰書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女醫生張旃副教授寫的,請戰書中既有戰勝疾病的決心,也有柔情的掛念;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情,也有沉著冷靜、科學應對的膽識。
信中寫到“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這句話包含著信念一定,也以著將面對一場艱難的決斗。個人感覺如果告訴丈夫,會讓丈夫為自己擔心,還是讓自己承擔這樣的壓力為好。
她曾經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當年她承擔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為戰勝非典做出了貢獻,現在又請戰新型肺炎病毒,確實令人佩服,當代的戰士。
技術被封鎖了,就想到科學家;火災來了會想到消防員,遇到困難了會想起警察,戰爭來了會想起軍人,疫情來了就想到了醫生。消防員來了,火災就會被撲滅;遇到困難,警察來了,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國家被侵略了,軍人會維護著每一寸土地;現在疫情來了,希望醫生來戰勝病魔,他們就是當今國家的脊梁,國家的支撐,讓我們平時對他們好一點,理解他們的工作。
最后說一下:在人人自危的傳染病面前,沖鋒在前的就是醫生,戰勝病毒的也是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工作很累,也有壓力,也會怕。但是他們不會退縮,即使危險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們的職業,希望永遠不要再出現傷害醫生的事件了,否則沒人愿意當醫生,水平高的醫生也會到國外工作,那時候我們只有絕望。
“也許,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紙一筆。也許,你的戰衣只有那薄薄一層。也許,你的工作只是統計分析匯總。但是,你一定要微笑著挺住,因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來自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封書信獲醫療圈點贊。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蘇佳。
對于蘇佳來說,2020年的春節顯得有點特殊,因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堅守工作崗位,與肆虐的疫情打一場硬仗。
相比臨床醫護人員的沖鋒陷陣,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顯眼”,在全省86萬醫療衛生健康從業者中間,疾控人僅占1萬左右,然而他們所做的工作卻絲毫不亞于一線醫者。從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執法的技術支撐,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應急隊伍培訓;從開展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幕后英雄”的責任擔當。
作為一名曾在傳染病所奮戰10年的“老兵”,蘇佳對一線工作深有體會,“疾控人員隨時都有職業暴露的風險。實驗室檢測人員要直接接觸送檢標本,其中很多都呈陽性、濃度高、危險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標本何時送來,實驗室人員都要第一時間檢測、第一時間出結果。而在現場調查處置時,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員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間,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心得作文范文5篇相關文章:
★ 2020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