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會了,我終于會打羽毛球了!
你可能會問了,會打羽毛球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學打羽毛球可是一波三折。起初,我對打羽毛球沒有興趣。可是,偶然的一次,我在電視上看見林丹與對手的扣殺,動作宛如一只飛燕,輕輕一跳,扣得對手無力回天。那美麗的瞬間在我腦海里定格成永久的圖片。于是,我對羽毛球產生了興趣。
爸爸看我對羽毛球感興趣,就毛遂自薦地教我打羽毛球。“打好羽毛球,關鍵是學會拿球拍。”爸爸邊說邊演練給我看。“記住,一定要拿穩球拍,不然的話,不是把球給打出去,就是球拍飛出去了。好,那我們現在就試一下。”爸爸一邊說著一邊把球往上一拋,球拍輕輕一揮,球突然飛了過來。我照爸爸剛才說的那樣,手緊握球拍,用力一揮,球是打到了,但是拍子也跟著球飛了出去,我瞬間信心大減,就像泄了的氣皮球,哭著跑回家。爸爸語重心長地說:“兒子,你要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收獲。有誰生下來就會走路?這個簡單道理,你會明白的。”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爸爸的話不時回蕩在我的耳邊,我明白了爸爸的意思。第二天下午,我主動找爸爸教我打羽毛球。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由不會拿球拍到會發球、接球、扣球、救球等。于是,我想和爸爸打一場十分制的比賽,我們找來了一位“重量級”裁判———媽媽。這場球賽火藥味十足。我們倆瞪大了眼睛,邁開了雙腿。爸爸的第一球,像炮彈一樣飛了過來,我借著球的力量順勢一個扣殺,贏了第一球,后面幾球里我是--越勇,最后,我居然贏了爸爸。
如今,想起爸爸當初的話,一股力量涌入我的心頭,那就是踏踏實實做人、做事,才有可能把事兒做好。
“學習雷鋒好榜樣……”每當這耳熟能詳的歌曲響起時,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心中便會想起那位可敬的人民英雄。
“向雷鋒同志學習”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親筆為雷鋒題的詞。在雷鋒叔叔短暫的一生中,他助人無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崇高的愿望,終于,他也實現了這個愿望。雷鋒的生命就好像那煙花,雖然轉瞬即逝,但卻燦爛無比。
如今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即使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之中,卻也深受雷鋒精神的熏陶。大家是否還記得“雷鋒哥”?去年,一段名為《雷鋒哥》的新聞視頻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這位被市民們所稱贊的“雷鋒哥”就是江西省一位普通民警。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巡邏的他,發現了一名存在智力障礙的流浪婦女,他擔心流浪婦女的人身安危,便先將婦女帶回辦公室,“雷鋒哥”通過戶籍網絡,想方設法查到了她的身份和家庭住址,并幫她找到了家人。當然,這位普通的民警成為“雷鋒哥”也并非偶然。在這位民警工作四年以來,他先后救助流浪者二十多人,而且都竭盡全力給予他們幫助。這才是一位人民的好民警!
但整日在高樓大廈里奔波忙碌的我們,反而一步步遠離了雷鋒精神。對于那些在地震、洪澇災害中挺身而出的人民志愿軍,為人民鞠躬盡瘁的政府干部,為救助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平民英雄,我們無一都敬佩不已,稱其為“活雷鋒”,然后口口聲聲說要弘揚雷鋒精神。可“小悅悅事件”卻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要發自內心的質問:我們所堅守的民族精神、民族道德在哪兒?我們的社會又怎會變得如此冷漠?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活雷鋒“,只要我們去為他人著想,在別人困難時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能夠用真誠的心對待他人,溫暖他人,為集體,為社會,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就已懂得了雷鋒魂的真諦。
在學習了高德榮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我感觸很深。高德榮同志一心為公、一心為民,踏實做人、務實做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真心為群眾謀利益。通過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我覺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做到:
首先,要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高德榮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通過對他的學習,我覺得我們就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其次,樹立高度責任感。我們常講沒有責任的事業是沒有希望的事業,責任是一個人道德水準和精神境界的體現,也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于我們而言,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對事業的責任感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是對事業忠誠的具體表現,責任是動力,責任也是壓力,有了責任心,動力大,活力足,就會自我加壓,責任心強,什么問題都不會放過。只有抱著高 度的責任心,時刻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牢固樹立事業第一工作第一的思想,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才能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果,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最后,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學習、實踐、總結,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負重托,做好每一項工作,完成每一項任務。我們要嚴格的遵守中心的規章制度,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敢于擔當,切切實實的為人民著想,將服務群眾落實到實處。在工作中,我們時刻都要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感,一切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殫精竭慮地為黨和人民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無愧于時代的重托,無愧于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厚愛。
今后,我要高德榮同志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中國夢”,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為譜寫好“中國夢”貢獻力量!
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交出 一份滿意答卷的同時,關鍵要做好承上啟下的銜接工作。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 年之后,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世界層面,發展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級領導 干部要有前瞻思維和大局思維,提早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個更加科學精準有效的 謀劃與思考。從這個角度而言,在決戰決勝和收官之年高起點規劃未來五年工作,扎實 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也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 增強規劃意識。回顧新中國成立 70 多年、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的歷程,之所以我 們能夠取得輝煌成就,能夠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能夠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就在 于我們牢固樹立了規劃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如何推進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如何 縱深推進,這些都不是信手偶得,而是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承接推進而來的,是在長遠 目標與短期目標有效結合中不斷推進中獲得的。立足當前和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 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措施辦法,并心無旁騖地貫徹落實,一環扣一環,層層 推進,步步為營,穩打穩扎,才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增 強規劃意識, 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抓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做到聚焦中心,圍繞大局, 又好又快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 洞悉發展局勢。明年我國將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這個規劃不是簡單地按部就 班,不是在原有的規劃上進行增加刪減,而是要做到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客觀而言, 作為短期的五年規劃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依“規”行事,但至少要在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上 有一個精準把握。對于相關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而言,在制定規劃之前,要深刻洞悉當 前和未來國際國內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 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 深入研判、深入調查、科學決策。
黨中央正在組織制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 劃建議。這個關鍵時刻,需要各地深入調研,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 “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 做實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 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十分重要。做實“十四五”規劃,必須要下足真 功夫。各級領導干部要通過多種形式去深入調研。通過各種層次的座談會,聽取各行各 業各領域的專家的意見建議;也要深入基層實際,深入田間地頭,去問計于民,問需于 民;更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項建設事業去發現各種矛盾問題。要始終堅持問題導 向,帶著各類問題去調研,通過解決各類問題來總 結經驗。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確定“十四五”規劃中貫穿規劃為 民主線。
雷鋒是中國家喻戶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雖然他沒有在戰場上的浴血奮戰,沒有建立過豐功偉績,但是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助人無數,他用最平凡的行動,在短暫的生命中留下永恒的精神影響后人。
有的人說雷鋒早走了,他的精神已經過時了,當今的時代已不再需要雷鋒了,我們的時代真的不需要雷鋒精神了嗎?其實不是,反之現在的社會更需要雷鋒精神,無論時代變遷多么快,大家都需要傳承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他經常出去做報告,雷鋒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一天雷鋒去沈陽,在出站口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是把車票弄丟了。只見那個中年婦女渾身上下翻了個遍“大嫂,你去哪啊?怎么把車票弄丟了?”那位婦女著急說;“俺從山東來,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道什么時候把票弄丟了,這可怎么辦啊?”雷鋒聽了說道:“大嫂你和我來吧!”到了售票處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買了一張到吉林的票,給了大嫂說;“快上車吧,車要開了。”那位大嫂感動的熱淚盈眶“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同志?”雷鋒笑了笑說:“大嫂,別問了,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雷鋒在1961年4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為人民服務是我應該的義務。”
雷鋒雖然走了,但是他的腳步永不停息,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看:“最美媽媽”伸出雙手拖(托)住墜樓男孩,看“輪車哥”智截搶匪;看到“武漢小哥”勇追肇事車輛……雖然他們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但是在危機時刻都能挺身而出,難道他們不是我們生活中的活雷鋒嗎?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要學習雷鋒精神,在學校里尊敬師長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在過馬路的時候,扶老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自己與他人的寬容謙讓,這點點滴滴的作為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
雷鋒精神必將在新的時代,新的環境下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帶著蓬勃向上的心迎接未來,讓雷鋒精神永駐人間!
新年伊始,講訴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扶貧干部幫助西海固地區人民拔掉窮根,過上美好生活的電視劇《山海情》上線就迅速走紅,引爆了人們的笑點、淚點和燃點。劇中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的扶貧干部用愚公移山的決心、滄海一粟的忘我、為民服務的真情生動詮釋了“國之大者”的內涵,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起標桿與典范。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人民為先,信念堅定。“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劇中凌教授的原型,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林占熺教授,為人民放棄了美國農場主開出的高薪投身扶貧工作,期間患重病,被綁架,肋骨斷了兩根,也從不言棄。他不僅攻克了技術難關,推廣種植技術,還簽訂了包種包銷包技術指導的“三包”合同,天南海北跑市場為菌菇找到了銷路,讓當地人民真正的富裕起來。民之所向,黨之所求。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久久為功的堅持、持之以恒的拼搏、無私奉獻的努力,把防止脫貧返貧和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走穩走實。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敢于擔當,善作善為。《山海情》中馬得福作為村支書,官雖小卻是整個吊莊戶的主心骨。從勸說村民吊莊移民,到為全村通電不斷奔波,再到帶領村民學習種植雙菇技術,并冒著丟“烏紗帽”的危險,解決雙菇滯銷問題。永遠騎著自行車在黃土中奔波的馬德福讓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基層的黨員干部是聯系群眾的關鍵紐帶,要深入群眾、深入田間、深入戶頭,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要敢打硬仗、善破難題、勇于創新、真抓實干,面對基層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甘于寂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帶領人民群眾“擼起袖子”,為美好的明天拼搏奮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矢志不移,持之以恒。“黨交給的任務,我一定要完成。”1997年2月,吳月娟的原型林月嬋一行13人,第一次踏進了塞上寧夏。從“移民吊莊”到“坡改梯”,從“井窖建設”到“勞務輸出”,從“菌草推廣”到“招商引資”,從“聯辦醫院”到“援建學校”,從這一次開始,直到2007年退休,林月嬋總共到寧夏40多次,為扶貧事業傾注了無數的心血,退休之后又被寧夏聘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顧問”,繼續為閩寧協作殫精竭慮。一次之行變成了一生之情,林月嬋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黨員干部要時刻胸懷“國之大者”,將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畢生的追求,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中跨山越海,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近日,學校組織教師觀看了《師德報告會》的相關錄像,使我如此近距離地聆聽了來自我們教師群體中的最優秀的同行的心聲。這些優秀教師的代表對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的最平凡最深刻的解讀讓我面對這份工作時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其實,在我的身邊,與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中間,每天都在發生著類似這樣的事情。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
王毅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生活中,她處處體現出大姐姐的細致呵護、無微不至;工作中,她更是傾心傳授,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作為校本課程,書法課有著它的特殊性,教師除了要集體講解,更多的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輔導。一堂課下來,常常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疼。對于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的她來說,辛苦可想而知。但每次上課她都是認真對待,耐心指導。她的這種任勞任怨、忘我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張靜華老師是學校年紀最大的班主任。她對數學的諳熟與精湛的講解讓我佩服,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她愛生如己的高尚師德。韓雪是學校幫扶的一名特殊的學生。由于家境貧寒,十二歲的她才剛剛走入校園,和新入學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一起讀一年級。雖然韓雪不是張老師所教的學生,但作為一名老教師,她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為了能讓韓雪早日跟上同齡孩子的步伐,張老師犧牲了個人的休息時間,利用暑假,無償地為她充實了二年級的基礎知識,使她能在開學的時候順利地跳級升入三年級。大愛無言。張老師的高尚師德不僅感動著我,也感染著學校里的每位教師。
宋群老師所教的班級問題學生很多,但她憑著一顆教師的愛生之心如春風化雨,如細雨潤物,悄然地改變著她的孩子們。從對孩子們親切的稱呼,到生活上的細心關注,到言行上的嚴愛有加,到人格素質的培養鍛造,她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們天真的個性,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宋永紅老師作為學校里的一名年輕教師,工作上積極進取,不甘落后。她的家離單位最遠,但每天她都是第一個走進校園,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個暑期,我校組織學習了《__教育理論》、《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通過政策法規的學習、教育,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較明確的認識,對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也更熟悉了。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國教育,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素質的教師隊伍?我認為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其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第三,必須改革舊有的教學模式;第四,必須改變封閉的教學方法;第五,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對照教師法和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有以下幾點深刻體會:
一、熱愛教師的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對教師的職業要熱愛,忠誠于教育事業,愛崗敬業,通過近10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對教育工作產生了感情,通過自己的勞動使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學到了較多的知識,看著自己勞動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內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天天與孩子們接觸我深深地感到他們的純真,即使是最頑皮的孩子,他們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關心,從愛護他們的角度去教育他們,他們都會變成很有出息的人材。問題是我們作為教師對他們關心幫助太少了。
二、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新社會教育與舊社會教育的重要區別。解放前學生不聽話,可以訓斥、可以打板子,現在不行了。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這一點大家都認同。但不打板子與熱愛學生仍是不同的,倘若只是不打學生對學生漠不關心,仍是一個不合格的教師。所以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我也常會"訓"學生幾句話,但我都是從關心的角度,善意的表情,來"訓"他們,其實學生完全可以看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我的感覺是:只要你是善意的,學生完全會帶著笑容很快的接受你的意見。我想要做到這一點要有真的愛,真正的熱愛學生。
三、刻苦研究業務,精通教學業務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至于誤人子弟。教師必須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倘若學生給你提出的問題你總是不能很快準確地回答,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喪失了。學生對你沒有信心,極有可能對這門課也沒有了信心,你這門課還怎么教。其次是對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給予充分的尊重。我認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四、通過學習結合自己教學經歷的體會,針對當前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師德師風教育是極有必要的。許多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課;課堂紀律很差;考試時大面積作弊等,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老師上課的情緒,出現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現象。這時,如果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必然導致惡性循環。加強師德師風教育,使教師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振,積極地做好工作,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采取改革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