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以飽滿的熱情奏響時代強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斗精神。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最美鐵路人”。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2020年“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鐵路人”的先進事跡。
邢云堂、劉曉燕、于本蕃、阿西阿呷、孟照林、張波、吳亞東、陳志強、周榮亮、亞庫甫·阿沙木都等10位先進個人和武漢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1個先進集體,是鐵路行業300余萬干部職工的優秀代表。他們奮斗在鐵路工作基層一線,有的潛心鉆研高寒高鐵操縱方法和作業標準,填補了世界相關技術領域空白;有的年紀輕輕就成為“工匠達人”,用勤學苦練證明90后不是“嬌滴滴的一代”;有的堅守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站區,用工作“零誤差”保障青藏鐵路安全暢通;有的長年在“慢火車”上為彝族老鄉服務,被譽為大涼山美麗的索瑪花;有的精準服務鐵路疏港運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促進貨運增量;有的將青春獻給鐵路科研,助力復興號關鍵系統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有的投身“智慧京雄”建設,讓雄安站熠熠生輝;有的矢志不渝科技攻關,為高鐵裝上“智慧大腦”;有的從警15年,用慧眼和鐵腕守護鐵路車站安全;有的在貧困村撲下身子一干6年,展示了鐵路扶貧的“鐵擔當”;有的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堅守武漢站,成為防疫物資轉運的“頭雁”……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和奮斗精神。
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和價值追求。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最美鐵路人”證書。
“最美鐵路人”獲得者一致表示,新時代中國鐵路領跑世界,奮斗其中,備感自豪,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崗位、篤定前行,積極投身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生動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幾位最美鐵路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斗精神。讓我深切感受到他們是我學習的典范,是我工作和奮進的旗幟。
他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跡讓人感動,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人佩服,他們值得我們每一個鐵路人學習。我們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學習他們勇攀高峰的勁頭,學習他們執著的工作勁頭,做一名合格的鐵路人,為“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目標的順利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觀看最美鐵路人的直播,我看到了這些先進典型們身上所獨具的工匠精神,是一種執著、堅守也是一種責任和情懷。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詮釋了當代鐵路人無私奉獻、堅強勇敢的品格,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而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所熟悉的崗位上發生的故事,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也為我們廣大鐵路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始終堅守崗位,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出的絢麗的光彩。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在建設交通強國和精彩呼鐵中當好先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鐵人精神,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從最繁瑣的事情做起,將基礎扎牢,本著對自己負責,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建設交通強國,像他們這樣默默付出的人還有許許多多,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踐行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斗精神。他們是最美的人,他們有最暖的情。
做為新時代的鐵路人,我也要向他們看齊,向他們學習,投身到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工作實踐中,為新時代鐵路改革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通過觀看“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讓我看到了鐵路的明天,他們是鐵路發展的領軍人物,我們要向像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那種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增長才干,自覺向實踐學習;要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務,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對于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老師傅,發揚“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刻保持樂觀的心理,抵制社會上不良習氣的熏染,立足本職崗位,在鐵路事業的發展建設上奉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劉博、張潤秋、景生啟、陳林、黃望明等先進典型,是200多萬鐵路職工的優秀代表。他們堅持標準化作業一絲不茍,他們為鐵路運輸安全排險除難;他們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他們是一代鐵路人的驕傲,我為他們那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勇于創新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將激勵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用心、盡力、負責的干好本職工作,要以他們為榜樣,為鐵路事業的不斷進取和發展前行,盡到自己的力量。
這十位“最美鐵路人”都是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都是崗位上的榜樣和佼佼者。他們事跡報告會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不論是大秦鐵路的“中國重載第一人”景生啟,還是南昆線上的“鐵”工長汪伯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的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最美,并且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一代鐵路人學習和發揚。
為民服務的路上 永不停歇
幫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縮、為復工復產竭盡全力、將旅客平安擺在首位……他們是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事跡的鐵路人,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
奉 獻
承載起老鄉們致富的希望
穿梭在四川大涼山里的“小慢車”5633/5634次,承載著當地彝族鄉親出行、經商、上學的愿望,是一趟致富車、運輸車、希望車。自1996年起,阿西阿呷就在這趟“小慢車”上服務,被親切地稱為“阿呷車長”。
“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有困難打給我。”在車廂里見到有困難的旅客,阿西阿呷總會主動伸援手。不少旅客都存著她的電話。“我的號碼十幾年都沒變,因為那不僅是一串數字,更是鄉親們遇到困難時的希望。”
“小慢車”途經許多曾經貧困的地區,很多人通過“小慢車”運商品、做小生意擺脫貧困。遇到老鄉運送土特產,她會特意拍照發朋友圈,幫助拓展銷路。“這些土特產特別受歡迎,常常老鄉們還沒下車,朋友圈里就已經訂購一空。”阿西阿呷高興地說。
空閑時,阿西阿呷會與老鄉們拉家常,給大家講解扶貧政策,幫他們樹立脫貧信心。58歲的吉爾五牛木是這趟車的常客,她從村里收購家禽,通過“小慢車”運到外地賺錢,正是阿西阿呷的建議。現在吉爾五牛木年收入1萬元左右,靠賣家禽住上磚房,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扶貧路上的鐵路人還有很多,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克蘇車務段俄霍布拉克車間副主任亞庫甫·阿沙木都也是其中一位。2015年起,他進入新疆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工作隊駐村扶貧,擔任副隊長。
在達奎村,核桃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亞庫甫·阿沙木都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科院,請來3名專家進村講授種植知識,促進核桃豐收。
核桃是一種喜水作物,而當地年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為了不影響核桃生長,在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支持下,亞庫甫·阿沙木都帶著工作隊修起引水渠。在開工動員大會上,他帶著鋪蓋卷對村民們說:“水渠不修好,我決不離開!”打那之后3個月,他吃住在工地,從設計測量到開汽車、修機器,樣樣活都干。
駐村3年,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后組織修建了3條防滲引水干渠,解決185戶貧困戶1000畝核桃的節水灌溉問題。他還與有關部門溝通,為村里架設了高壓線,修建了一條通往村外的公路。如今,達奎村流水潺潺、生機盎然。村民們說,這離不開鐵路扶貧工作隊的奉獻。
萬里鐵道線上,有多少個日夜,鐵路科技工作者努力探索、反復試驗,只為列車跑得更快、開得更穩;有多少個寒暑,鐵路建設者在鋼筋水泥間為新線路、新站房來回奔忙,揮灑汗水;有多少個春節,鐵路公安干警巡邏走訪,守護平安站車,助力萬家團圓……他們是“最美鐵路人”,是新時代鐵路奮斗者的榜樣。
正是他們的堅守,讓鐵路安全運營,讓旅客出行順暢;正是他們的付出,讓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愈發閃光。
領跑“中國速度” 打造“智慧大腦”
2020年末,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引發社會關注。以時速250公里CR300型復興號動車組成功研發投用為標志,“紅神龍”“金鳳凰”“藍暖男”“綠巨人”,從時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復興號動車組投入使用,中國高鐵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復興號高速奔跑的背后,有一個名叫張波的鐵路科研工作者。
張波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2012年底,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工作啟動。張波擔任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
研發復興號,首要任務是制訂總體技術條件。張波回憶,當時至少有807項關鍵技術的運用條件、基本性能等要素需要通盤考慮。為完成這項艱巨任務,他帶領團隊深入多個鐵路局集團公司調研,僅專項研討會就召開了100多次,技術資料摞起來有1人多高,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完成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設計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