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百色起義紀念館。
百色起義紀念館真是雄偉壯麗!
我們登上臺階,一抬頭就看見“百色起義紀念館”七個鎦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大門邊的四根大理石柱子穩穩地支撐著皇冠形的外廊,象征著百色人民頂天立地、氣壯山河和中流砥柱的氣魄。大門兩側分別是高7。3米、寬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場面。
進了大門就是序幕廳。這是一個寬敞、明亮的扇形空間,大廳的正面墻壁上是反映“百色起義”的漢白玉大型浮雕,它以磅礴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百色起義波瀾壯闊的場面。
穿過序幕廳,我們上樓參觀了“百色風雷”、“革命英杰”、“鄧小平與百色”、“建設新百色”等四個展廳,展廳共展出文物270多件,圖片2000多幅,場景16處,介紹起義人物4000多人。看著這些珍貴的展品,我仿佛看到了右江沿岸農民運動星火燎原迅速地發展。宛如聽到了鄧小平爺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的宣言和百色起義的呼聲。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鄧小平與百色”這個展廳。廳內展現出了鄧小平爺爺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和非凡的魄力領導百色人民發動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創造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光榮歷史。聽媽媽說:“戰士們是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人世間最壯麗的詩篇。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是最可寶貴的財富。”是啊!對照今昔,我們更要無比珍惜來之不易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平和幸福。
參觀完紀念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百色起義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熱愛祖國、發奮圖強、勤奮學習和滿懷信心地奔向美好未來。
為了緬懷革命前輩的光輝業績,展望祖國發展未來,我校組織我們大一新生參觀百色起義紀念館,并以步行前往的方法讓我們大一新生體會與感受革命前輩堅辛歷程。 在參觀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百色起義紀念館的莊嚴與氣勢磅礴;
領略到了如果沒有那一代人的拼死一戰,如果沒有那一代人的浴血奮戰,我們又怎會有現今的幸福生活,無論我們現在受了多大的委與挫折,都是無法與革命時期的先輩們的艱辛所可以相提并論的;重溫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韋拔群及一大批共產黨員的非功偉績,令我們心情澎湃,熱血沸騰。更讓我們懂得了如今安寧社會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當下,展望未來。令我們17級新生更加堅定追求我校“懂人文、有理想、能創新、”與我院“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為”的高級應用型醫藥衛生及相關高級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更加堅定了右醫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 正如鄧小平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當我選擇了從事護理專業起,便懂得了服務于人民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精于醫學誠于人品的右醫校訓。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鉆研學業,精益求精,更為走上崗位,服務患者打下更堅定的基礎。
上個星期六下午,天氣晴朗。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百色起義紀念碑,我非常高興。
要看紀念碑,得登上314米高的石階。我們拾而上,一口氣就登上了頂端,一眼看到了雄偉壯觀的紀念碑。紀念碑是一座用鋼筋混凝土鑄成的一桿高23。8米的紅櫻槍筆直矗立,直指天宇;看那一片片白云輕輕飄來,親吻著鋒利的____;綠樹襯托著潔白的紀念碑,更顯得它偉岸無比;紀念碑的正面有一行龍飛鳳舞的半草書——百色起義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爸爸告訴我這行草書是百色起義的策劃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的題詞;紀念碑的頂端刻著“1929”四個金光閃閃的數字,它告訴后人這是百色起義的年份;我們繞著紀念碑慢慢地瞻仰,紀念碑的兩側都刻有紅軍浮雕,后面的大理石刻記載著百色起義的歷史紀錄。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爺爺在右江河畔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是一次成攻的革命武裝起義,推翻了當時的反動派,解放了百色。
在紀念碑的前面,有一個可容納上萬人的廣場,廣場的左右兩側,各豎立著一座大理石雕,有的緊握著鋼槍,有的舉起大刀,有的吹著號角,有的發表演說。廣場的地板是用一塊塊精美的大理石砌成的;廣場的四周是一排排青翠欲滴的松柏,好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這座雄偉的紀念碑。
我站在廣場邊遙望著美麗的山城,夜幕下的百色城顯得那么的漂亮:林立的高樓燈火輝煌,筆直的街道車水馬龍;一串串街燈,一塊塊廣告牌霓虹閃爍,一聲聲氣笛劃過夜空。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革命老區的人民正過著幸福祥和的生活。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一定奮發向上、努力學習,長大后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百色起義搖撼了廣西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勝利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后的一次規模較大,影響較深遠的英雄武裝起義,是我黨領導各族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偉大斗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權取政權的一次光輝實踐和成功探索。
百色起義已經結束了,但是百色起義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我們要繼承和弘揚百色起義的優良傳統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時刻牢記和實踐“八榮八恥”,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而不斷努力,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我們作為水文戰士,有著能吃苦、不怕累、耐得住寂寞,是水利的尖兵,更要從自己做起,秉承老一代革命家為民族振興,為國家強盛而犧牲的精神;秉承“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為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不惜一切”的作風和決心。
如今,戰爭的硝煙已經退去,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更不能忘記先烈們前仆后繼的精神。他們為民族為國家犧牲的身影還浮現在眼前,他們為民族為國家奉獻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
發揚優良傳統作風,需要我們水文承前啟后,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定的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定不移的走改革開放之路。
我們要永遠向前進,為中國能長久的驕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逐年上升,社會安定,人民團結而永遠奮斗。
戰爭年代已經遠去,但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卻不斷的鼓舞著我們鼓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不忘歷史,不忘精神,向著未來,向著遠方,前進,前進!
在紀念館里,我結合電影《百色起義》里的情節,再一次重溫了百色起義的發生背景、過程、意義和影響。在整個參觀紀念碑和紀念館過程中,除了讓我對這段紅色革命歷史了解和認識更加全面和豐富之外,更讓我深刻的是對八十年前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先烈為了革命理想和信仰而放棄安逸、富足的生活甚至生命的革命先輩充滿了敬意。
遙想當時,年僅25歲的鄧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來到廣西百色,以非凡的膽略,力排“左”的干擾,毅然地作出與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決策,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全面恢復和發展了廣西的黨組織。他不僅使工農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使得我黨在桂系軍隊中掌握到約4000多人的隊伍,還委派9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到左、右江9個縣擔任縣長,廣西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就當俞、李反蔣失敗后,鄧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時間里就成功地組織和發動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造了全國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這使我從中領略到一位偉大共共產主義戰士的寬闊胸懷和非凡的魄力。是想如今27歲的我還有許多同齡人是絕對沒有這樣的膽識和才華,更沒有小平同志那樣為了革命理想和信仰不懈工作的干勁和動力。
另外,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們所詮釋為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而長期奮斗精神則是更加值得敬佩!在左、右江兩個革命根據地,紅七、八軍將士在土地革命時期堅苦卓絕的斗爭歷史值得我們后人銘記和尊重。平心而論,在當時國民黨當局用“白色恐怖”,用刑罰、武裝暴力斗爭去鎮壓,用金錢、美色、權力去誘惑、去瓦解日益壯大的共產黨領導革命武裝、工農蘇維埃政權的時候,革命隊伍的將士、紅色政權的干部群眾仍能保持自己信仰,并為之戰斗、流血和犧牲,是值得為此享受幸福生活的我們后人尊重。尤其是李明瑞、俞作豫等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出身富裕家庭,并且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內立下戰功,成為有名的戰將。但他們接受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仰,毅然與國民黨當局決裂并走上了革命道路,并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樣的獻身于理想和信仰的奉獻精神,在我們如今 “物欲橫流”、“道德滑坡”的社會是多么可貴!
要是換在今天,我和我身邊又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夠做到為了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拋棄安逸和富足的生活,選擇去吃苦、去革命、去流血、去犧牲呢?即使我們也有人會選擇革命道路,在之后的艱苦斗爭中,誰能保證他不會去選擇叛變、選擇背棄、選擇當逃兵呢?但我敢肯定的說,我要是在1929年的哪個時候,也許還不會也不敢選擇到山溝里堅持艱苦的革命斗爭;要是在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之下,我也許就會背叛理想、背叛信仰、背叛同志。但這也僅僅是歷史性的假設,我是不能選擇自己出生和所在的年代。
在我看來,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們為了理想和信仰需要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傷、流那么多血,需要個人那么大的犧牲,的確需要勇氣和毅力,但更需要理想和信仰的強大支撐。這或許就是共產主義信仰的力量,這就是土地革命理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