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幫助,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援卾抗疫英雄事跡心得體會500字優秀篇.歡迎閱讀!
為做好全縣客貨運輸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某某同志作為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充分認識疫情的復雜性和嚴峻性,主動放棄了春節假期返回貴州老家探望老母親的計劃,第一時間投入我縣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把好交通運輸防控關。
忠于職守,科學統籌安排。在縣委、縣政府部署防控新冠疫情工作后,某某同志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召集全縣客貨運輸企業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會,認真研究,分析疫情,要求舉全行業之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客運企業深入落實車站、車輛防控工作,在車站設置進站專用通道監測,對進站等候及上下車乘客進行體溫測試,并登記臺賬;認真落實客運站場通風、車輛及設施每天3次消毒,工作人員戴口罩、勤洗手等衛生防護措施;設立專職人員、專用通道、指示標志、隔離房間、專用物質,嚴格執行“七不出站”制度;加強宣傳與防控,在旅游集散中心LED屏、出租車頂燈循環滾動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科普視頻、標語并張貼標語,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要求客貨運輸企業必須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確保各項工作規范有序、有條不紊推進。
求真務實,工作穩扎穩打。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某某同志深入基層,勤于調研,及時了解群眾動態,在周邊市、縣交通部門均發布停運的通告后,某某同志迅速聯系縣客運企業負責人,集思廣益、統籌兼顧,針對我縣地域環境特殊性及群眾出行方便考慮,及時報請局黨委,并報縣政府同意,對跨縣客運路線實施暫停營運,優化縣內農村客運線路發班班次,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到基層駕乘人員當中,積極開展對駕駛員的宣傳教育,在特殊時期做好對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聯合公安、衛生等相關部門在106線、重要交通樞紐處設置疫情防控點,對來往車輛駕駛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排查,聯防聯控,抗擊疫情。
勤勉務實,勇于奉獻擔當。按縣交通運輸局統籌安排,為防止大年三十、初一到月珠寺上香群眾較多,引起人員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某某同志為照顧外地同志能回家吃團年飯,主動到執勤點執勤,引導、規勸群眾和車輛有序離開;在客運中心站隨時可見他的身影,每天都是最早到達客運站進行檢查,對車站、車輛的消毒、車輛儲備、車輛安檢、疫情宣傳等情況進行一一檢查;主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帶領排查小組對包保區域內住戶人員進行安全宣傳,逐一排查,包保區域內109戶,354人不漏查,全力做好返鄉人員排查登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運輸行業仍是重中之重。某某同志總是做得多說的少,樂于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著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奮戰在某某交通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他總說:我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到地方工作,其實哪兒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看似簡單的話語,飽含著他一顆赤誠的為民愛民之心,面對緊迫的疫情局勢,勇于奉獻、迎難而上、恪盡職守、抗擊疫情。
跫音驟然,春帷揭幕;陽春三月,如期而至。戰“疫”英雄,你步履匆匆,一線號召,你來不及駐足停留便立赴戰場,至今你已然離家許久;你風塵仆仆,請纓上戰,你一定未留意到春風已洗滌了寒冬留下的殘枝枯葉,未留意到春風吹紅了桃紅,吹綠了楊柳,吹來了色彩斑斕;你千里迢迢,沖鋒在前,奮力救援,走村入戶,仔細排查,心中信仰如柱。戰“疫”英雄,悄悄告訴你,你認真的樣子真好看,草長鶯飛,春回大地,我等你平安歸來,與你一同賞花、品食、侃侃而談人生徐徐。
戰“疫”英雄,悄悄告訴你,等疫情結束,我想與你手牽手看柳?鶯嬌。 “初春欲暖未全暖,小雨妨晴還得晴。”庚子年初,一線基層干部上班已有一月有余,這一多月以來,入戶排查認識了許多平時未見過,只在過年才能回家的生面孔,穿梭田壟之間,見證了田壟里一片片油菜花怒蕊未出到現在“黃萼裳裳綠葉稠”。田野在惠風和暢中褪去銀裝素裹,換上黃海蝶舞。一線基層干部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服務滋潤著人民群眾的心田;一線醫護人員用沖鋒在前,堅守一線的決心保衛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一線警衛人員用舍小顧大,保衛家國的奉獻照亮著人民群眾的希望。戰“疫”關頭,你們用行動體現初心,用行為不負使命。
戰“疫”英雄,悄悄告訴你,等疫情結束,我想與你肩并肩品佳肴美饌。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莼。”還未來得及和家人吃上一頓團年飯便收到單位通知:“所有干部,全體取消休假,回崗上班。”一線戰場上,隨意扒拉幾口飯,沒有細嚼慢咽,只有狼吞虎咽方能爭分奪秒。熱干面有難,全國美食來支援,除了口罩、酒精等醫療物資,水果、蔬菜、生活用品一應盡全。前段時間,微博熱搜“湖北人說不會吃四川人送的兒菜!四川網友急瘋了,紛紛送菜譜!”清炒、燉煮、涼拌……四川網友送上烹飪食譜,這也緩和了原本緊張的氛圍。許多志愿者們自發組織在飯點給一線工作的執勤人員送上溫暖盒飯。這是一線戰“疫”英雄用真心換真心,用情感感染情感,用溫暖傳遞溫暖的最實寫照。
戰“疫”英雄,悄悄告訴你,等疫情結束,我想與你心對心對酒當歌娓娓而談人生幾許。 “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線戰場,黨員干部發揮統籌作用,堅持重點防控,對待疫情期間違規行為打好整治“組合拳”、堅持執紀問責,懲治違紀“零容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控戰役中,黨員干部、白衣戰士、熱心志愿者等肩負使命,逆行向前,日夜奮戰在防控最前線,做好不讓病魔入侵的“守城人”;爭分奪秒,做好群眾生命安全的“保衛者”。戰“疫”英雄,我們要把你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故事世代傳唱,把你們銘刻在歷史的長河畫卷中的最美樣子銘記于心,把你們的戰斗精神傳承永久。
戰“疫”英雄,悄悄告訴你,我將祝福寫于紙鳶,讓春風帶著我的祝福送到你身邊,不信你抬頭看那藍天,是否瞧見陰霾散去下,乘風萬里歸來的祝福紙鳶。
“一閃一閃亮晶晶……夜空越黑越綻放;雖然渺小,不迷惘;璀璨的勇敢多盛大。”歌曲《小星星》里的歌詞唱出了夜空中那些璀璨星辰的勇敢與偉大,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形容奮戰在“疫”線的那些天使和勇士們,因為他們就如同夜空中的星光,在黑夜的籠罩中帶給人們希望與光芒。
那些舍身忘我的白衣天使是點燃希望之火的一顆星。 在這幾十個日日夜夜里,那些堅守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毫無疑問是犧牲最大的人,他們不僅要在充滿新冠疫情病毒高危環境下工作,更要忍受著十幾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的煎熬,如果防護稍有不當就很可能面臨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然而,醫者仁心,面對諸多困難他們依然把救治病人作為第一己任,竭盡全力地救治、無微不至地照顧,讓患者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新冠疫情病毒讓人恐懼,甚至讓患者感受到了絕望,但那些白衣天使們猶如夜空中的星辰,以晨耀般的光芒,照射到了在患者的心靈點燃了他們的信念。
那些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是扭轉關鍵之局的一顆星。 抗洪、非典、大地震、新冠疫情……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人民解放軍,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除夕來臨之際,武漢乃至湖北各大醫院的形勢就已十分嚴峻,長時間不眠不休的奮戰,已經讓前線的醫護人員重負不堪,接連不斷被病毒感染的醫護人員更是讓武漢的疫情防線雪上加霜。武漢失守則湖北失守,湖北失守則中國可危。在寒冬的除夕夜,第一批450名身著軍裝的醫療隊員就從上海、重慶、西安奔赴武漢逆行出征,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就有4000余名解放軍戰士奔赴一線,極大地改善了武漢和湖北的疫情防控局面;這些救人民群眾于水火之中的解放軍戰士是扭轉疫情戰局的一顆星,也是決定武漢、湖北疫情戰場勝利與否的“定盤星”。
那些屹立不倒的紅色旗幟是照亮勝利之路的一顆星。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面旗幟一座豐碑。當黨的旗幟揮舞在疫情一線的那一刻,便吹響了戰“疫”不勝不歸的沖鋒號角。除夕夜的鐘聲還未敲響之時,就有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離開了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論是在風雪交加的寒冬,還是在寂寞寧靜的深夜,疫情在哪里他們就在那里,在醫院、在社區、在鄉村,你都可看見他們耀眼而忙碌的身影,他們沒有忘記那入黨之時那“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鏗鏘誓言,在戰“疫”戰場上他們手舞鮮紅黨旗的模樣就如同一顆顆閃亮的啟明星辰,不僅照亮了黑暗中被病毒侵擾的中華大地,更為中國人民英雄抗擊疫情點亮了勝利的星燈。
凝沙聚塔,萬眾一心。那些抗疫戰場上點點星星的人物事跡匯聚成了一顆奪目耀眼的閃亮星辰,凝聚著14億中國人戰疫必勝的不朽期盼;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面對困難險境時有了眾志成城的凝聚力,那么便會散發出勝利的光芒指引著我們走向勝利。
無畏逆行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奮戰一線的保潔員和記者……在湖北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婦女同胞正以戰斗姿態全力投入工作。3月8日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6位巾幗奮斗者,用真摯的講述,分享了她們質樸感人又飽含力量的戰疫故事。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鐘小鋒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發生后,她和她的團隊日夜堅守,在一線奮戰了60多天。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名護士衣服濕透了,蹲在地上哭。不是因為累而哭,而是因為護理1個多月的病人有意識了。她流著淚說,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鐘小鋒說,ICU收治的患者進來時基本都無意識,沒法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患者能跟我們有互動,有時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去繼續戰斗。”
她坦言,自己家中也有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也很疲憊。但ICU是護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她深知自己是在與死神賽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不能有絲毫懈怠。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袁雅冬是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長。1月26日,作為呼吸科醫生,她主動請戰,奔赴挽救生命的戰場。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他們負責4個病區的醫療護理工作。袁雅冬管理的病區有190余名病人,急危重癥患者比例經常在一半以上。袁雅冬說,經過40多天奮戰,有250余名患者經她治療病愈出院。“一起戰,一起贏,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早日回家。”她堅定地說。
廖君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從去年12月30日以來,她一直戰斗在抗擊疫情報道一線。她和其他女同胞一樣,身上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兩名七旬老人的獨生女,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名軍醫的妻子。在崗位上,是工作20多年的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這些天里,讓她印象最深的采訪對象是武昌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汪曉婷。汪曉婷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她下班后就住在賓館,跟家人隔離。擔心感染丈夫,她不愿上車,執意走路,丈夫就開車默默跟在后面,為她護航。
“這些記錄寫在文章中,也永遠記在我心里。”廖君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必須堅守住輿論的“主陣地”,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武漢經濟開發區環衛工人張春香是第一批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區隔離病房進行突擊保潔的保潔員之一。
“我的孩子們都成家了,沒什么負擔,如果清潔沒人做,那情況不是更糟糕嗎?我覺得我應該站出來。”張春香說,剛開始報名時,老伴不同意,擔心她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為說服老伴,她反復強調醫院防護很好,只要平時注意衛生,做好防護沒有問題。女兒知道此事后,也主動打電話和父親商量。在女兒的幫助勸導下,張春香老伴才同意。
在結束這份工作后,張春香和其他同事一起到賓館隔離了14天,大家都很好,目前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都能多為別人想一點,多為別人做一點。相信我們武漢很快會好起來。”張春香說。
提起站到抗疫一線的勇氣從何而來,青年志愿者楊雪說:“我并不是一開始就勇敢。”那天,在醫院工作的表妹給她打電話,問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她當時心里咯噔了一下,很害怕,畢竟醫院還是很危險。可想到表妹是去一線救人都沒有害怕,覺得自己應該幫她。
楊雪鼓足勇氣出門,在路上表妹一直教她怎么防護、怎么消毒。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消除了楊雪心底的顧慮。“這是我第一次心態的轉變。”楊雪說。
第二次則是在一次執行物資運輸任務的時候,楊雪在路口等紅綠燈,和她并排停著一輛軍車,車里的軍人看到志愿車的貼標,搖下車窗對她敬了一個軍禮。
“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那一刻,我覺得作為一名武漢人,我必須勇敢站出來,為了武漢慢慢變好作出自己的貢獻。”楊雪說,“只有我們進,疫情才能退。”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婦聯第一時間向全國各級婦聯組織發布動員令,湖北2600名專職干部、30多萬婦聯執委加入戰疫大決戰。
“每快一秒鐘,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現在的武漢應該是另一番景象:黃鶴樓前游人如織,長江大橋車流滾滾,漢口車站人聲鼎沸,楚河漢街傳來歡聲笑語,戶部巷街的熱干面攤主熱情招呼客人“過早”……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驟然打斷。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武漢進入“戰時”狀態。
病毒兇險,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成為戰場!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奮不顧身沖上火線。從1月21日到23日,劉智明熬了3個通宵,把武昌醫院改造成定點醫院,在兩天內轉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騰出500張床位。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劉智明卻把生命定格在51歲……
老將沖鋒,后生可畏。29歲的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原本準備2月1日與妻子舉辦婚禮。疫情來臨,他投身戰“疫”一線。病人最多的時候,他曾在病區堅守了兩天兩夜,負責救治40個病人。然而誰能想到,這場沖鋒留下的卻是永恒的背影……
疫情吹響集結號,直面生死大考。從1月23日起,來自全國各地及軍隊的醫務人員緊急奔赴武漢,支援范圍也擴大至湖北全省。全國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系統先后共派出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生命接力!為不影響工作,一些醫護穿上了尿不濕;為節省防護服,很多人由4小時一班改為6小時一班……白衣為戰袍,他們就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人類與疾病斗爭的歷史上,一座城市,短短數日,迅速集結4萬多名全國一流的醫務人員,可謂創造了一種奇跡!
應收盡收,刻不容緩!黨中央發出動員,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指導督查湖北省特別是疫情嚴重的武漢,對確診、疑似、密切接觸和發熱等“四類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對他們進行分類集中收治和隔離。3000余個社區、7000多個住宅小區、13800多個網格全面發動,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4.45萬多名干部黨員職工下沉社區,“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開展拉網式大排查。
“鋼鐵書記”王瓊沖在最前。在江漢區滿春街中大社區,37歲的社區黨委書記王瓊拖著打了一塊鋼板、三顆鋼釘的右腿,帶領12名網格員逐戶排查,一天下來,右腿從膝蓋腫到腳踝。
“臨時書記”黃恒奮不顧身。洪山區珞南街洪珞社區有1位社區工作者確診感染,3位持續發熱。珞南街黨政辦工作人員黃恒頂了上來,成為社區的“臨時書記”。手拿兩部手機,守著一部座機,每天接聽近300個電話。他原本就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因過度勞累,有時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聯絡……
“每快一秒鐘,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從位于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發熱門診,到集中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再到定點醫院,一套分級分層的收治、隔離、診療體系快速形成。
武漢保衛戰全面打響!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夜以繼日,定點醫院改造分秒必爭,方艙醫院擴容全速推進。
寧可讓床等人,不能讓人等床。中央指導組多方奔走,建院增床。一個個小區封閉起來了,數萬名患者、密切接觸人群走進了醫院、隔離點。截至2月22日,武漢市定點醫院已籌集27199張床位,已使用23223張;方艙醫院已建成開放15家,開放床位13348張,已使用9279張。“人等床”的緊張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援卾抗疫英雄事跡心得體會500字優秀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