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功德無量,永彪史冊。電影長津湖國慶期間已經播出啦,你們都有觀看嗎?內心有何感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觀看2021長津湖個人感想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歡!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x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后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余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愿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于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冰雪長津湖講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講述了在長津湖戰役的時候一個志愿軍連在冰天雪地之下依舊鎮守陣地,為長津湖戰役做出了偉大貢獻的故事。整個電影非常的震撼,他們凍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現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長津湖里講的這些人。在歷史上中國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國家變化成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我認為轉變的重要節點是二戰時期一系列以弱勝強的戰役。沒錯的,在此之前歷史上也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比如說赤壁之戰這種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戰役,這些戰役和二戰差了那些?眾所周知在世界大戰的那個年代最好的殺人利器就是火器,原本可以用火燒、刀砍、劍劈、射箭、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戰略指揮來扭轉戰局可是在二戰時期可沒有聯營讓你燒、子彈不能重復利用、冷武器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換成了一槍一個的火器,也就是槍。槍作為一種遠程武器同樣擁有超強的威力,有與沒有往往就代表了戰爭的走向。但是中國的大刀隊一樣能擊敗帶有槍的日本軍隊。
正如我們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里說的一句話:“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未成年人。我無法想象他們的心情,也應該永遠也體驗不到。這也真是他們,也是歷史上許多一樣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安穩日子。
雨紛紛,那透明如繡花針的細雨斜斜地交織著,給嫩綠的世界籠上一層薄薄的雨露。一切是那么的美麗,生機勃勃,讓人燃起生的希望,我們的中國志愿軍個個昂首,為友誼而戰斗。
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志愿軍們用那堅實身軀擋住了那如雨般的子彈。是朝鮮人民雪中送炭,為了志愿軍們和敵人同歸于盡……他們都是親人啊!
當敵人獰笑著,一步一步逼近他們時,那淺淺的綠色卻聞風不動,堅守陣地,寧可同歸于盡,玉石俱碎也要背水一戰!
夜幕降臨,四處一片的寂靜,志愿軍們渾身充滿了戒備的味道,“殺————!”響亮的喊聲在夜色中遠遠地傳開來,沖破云霄。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戰爭而嚇得氣勢折了半截,領頭軍痛苦地呻吟一聲,倒在地上滾來滾去,身子痛楚地縮成一團...憤怒的朝鮮士兵和志愿軍們舉著槍拼了命的拼殺,子彈沒了,上刺刀,手都麻了眼也紅了!有的赤手空拳也能迎戰!敵軍的叫聲凄慘得哪怕老虎聽了也掉眼淚!
大家定以為俘虜就是會被虐殺,可是啊,周總理卻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采取急救措施!”于是,高級軍醫從中國的各地來到了碧潼,還在這里建設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救活了數不清的人。
我軍有一次俘獲了一名美軍飛行員,醫生發現他受了重傷,急需輸血,于是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戰俘總醫院。總醫院趕緊從國內調運血漿,有一些中國志愿軍還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且救活了這名美軍飛行員。俘管處特別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宗教習慣,使戰俘們能過圣誕節、感恩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等。尤其是過圣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當俘虜的親屬知道后都不停地感謝著中國軍人。看看,這就是中國人的肚量。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
立,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又堅強!
雨越下越小,我靜靜地聽著雨的結尾曲,墳前的嫩綠
取代了荒涼,綠色的藤纏絡著大理石,路上行人的表情有的
莊嚴,有的看到了生機而微笑著。
是啊,我真驕傲我是個中國人!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 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說,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 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說“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后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老美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 。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老美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仿佛沒有那么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口號之類的,心里的觸動并沒有那么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里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也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比我提前懂得這些道理,這也是為什么最近總想著帶孩子看這一類型的內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今年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峰爆,一系列的愛國主題的電影,是應該要帶孩子好好了解。讓娃娃們從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么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唇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著答道,看著五歲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著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消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斗,是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著寒冷,端著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愿化為冰雕,也絲毫不愿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于烈士們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和對于大家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扎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里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著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樣應當好好學習,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饑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算是在為祖國分擔。未來的中國,就一定會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托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