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們__小學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幽靜而溫馨的學習環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創設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在晨光下,在微風里,在實小的殿堂中,同學們正在茁壯成長。
可是就在這塊美麗的校園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偶爾也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現象出現。如:清掃剛結束后的校園,就有我們同學扔下未喝完的牛奶袋,飲料罐,冰糕紙;在整潔的校園里,有我們同學丟的紙屑,塑料袋;在書聲瑯瑯的課堂上,有的同學卻精神萎靡不振;在課間總有那么少數同學在高聲喧嘩,追逐打鬧。還有少數同學受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講粗話,臟話,爭吵,打架,搞不團結。
以上這種種現象雖只是發生在極少數的個別同學的身上,但卻破壞了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與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文明主流不相符。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人的素質,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取決于市民的素質,一個學校的文明程度取決于我們每位同學。同學們,你們是否想過我們的文明與否,不僅代表著我們個人的形象,也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因此,從現在起,我們應堅決摒棄掉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做一個自尊、自愛、整潔、樸素大方的學生;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做一個文明、健康向上的21世紀的“四有”新人。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讓我們實小的每一名學生都成為一個文明之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同時也讓我們用我們的文明行為影響自己的家庭,影響自己生活的社區,影響自己周圍的街道,為我們創建文明城市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謝謝大家!
尊敬的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
文明是水,流淌在那慢慢的五千年歷史中;文明是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種,相傳在代代炎黃子孫的手中;文明是發動機,正在推進社會的進步。
其實想要改掉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樹立新的風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作為一名中學生,首先就要懂得文明是什么?它的意義何在?
簡單地說文明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禮數。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行為上來看,他的行為文不文明,禮不禮貌。明白了文明的意義,接下來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身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從何做起,又應怎樣講文明呢?
講文明并不是很難,已經是中學生了,懂事了。我們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禮貌禮儀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因而我們應該在不論在家,在校園,還是在任何公共場所都要講禮儀,懂禮貌。不是一個人做到講文明,這個社會就可以樹立新的風氣,而是要每個人,每個公民,這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這是自覺遵守的,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去遵守,這樣世界才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從小事做起,就像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廣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沒有空位,她提著東西搖搖晃晃。坐在她身邊座位上的青年們竊竊私語:“你讓吧!”“你讓吧!”……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公交車的后面跑上前來,拉著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不就是講文明的最真實的一種體現嗎?那位叔叔你做到了,我很佩服你,你也值得大家敬佩,在此我想對在公交車上竊竊私語而不讓座位的那些青年們說:那是一位老奶奶,提著東西搖搖晃晃的都站不穩了,難道你們看到那種樣子就算你們不同情,你們不可憐她,可你們的良知難道允許你們這么做嗎?在學校,遇見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送上,遇見同學一個熱請的招呼送上;在家中,父母下班后一杯熱茶送上;在大街上,給予乞丐同情的施舍;在公共場所,一個座位,一個舉手之勞……這都是一些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小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助人為樂,是不求回報的。你幫助了別人,卻快樂了自己,這不是兩全其美嗎?想必大家都知道小孔融讓梨的 故事 吧?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他懂得快樂,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謙讓。雖然他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是他的做法卻是有的成年人都做不到的。這個故事之所被千古傳頌,就是因為人們很敬佩小孔融的這種品質。有些大人,表面上滿腹經文,只會嘴上說,可是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這樣是怎么也改變不了社會的敗壞風氣的,反而會使社會增加負擔。道德品質可以彌補智慧的空缺,但是智慧卻不能彌補道德品質的空缺。我曾聽過一句話:“缺少道德的文化,是沒有靈魂的文化,文化發展很重要,讓道德回歸更重要。”確實,你一肚子的文化,可是,你沒有道德,就和你沒有文化沒什么區別。一個沒有道德,不講禮貌,不講文明,不懂禮儀的人,必將會受到社會的排擠,最后被淘汰。
同學們,生命是短暫的,唯有文明讓你的名字流芳百世,讓你的文明永記于人們心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一名講文明的青少年,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公民,用自己的生命來創造,讓自己短暫的生命煥發出永恒的光彩。
讓我們攜手共建和諧社會,共建文明家園!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持清潔衛生從我做起。
大家如果留心,就會發現,我們的校門口掛了許多金光閃閃的銅牌,其中有一塊是"__市園林式學校"。但是,如果我們再留心一下,還會發現,我們往日的美麗已經不復存在,到處見紙屑,滿地是果皮,口香糖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同學們都已心知肚明。
自從餐廳中午賣水果以來,很多同學都把水果,雞翅等偷偷帶出來,吃完后果皮,包裝紙隨手扔掉。有良知的同學走過,看到這些果皮紙屑,會說這些肇事者很不文明,但很少有人會彎下他"挺直"的腰把它撿起來。
我曾經看到從窗外斷斷續續地飛過幾個"飛機",緩緩地飄落在草地上,從窗口看下去,白茫茫的一片。我聽到有同學在說:"不知道是什么人,這么不文明,連紙頭都亂扔,還講不講衛生了!"指責肇事者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但是我沒有去行動。紙片在草地上滯留了很久,最后還是打掃清潔的阿姨一一撿起來的。
最近,大家也會發現,我們各個班開展了許多"鏟除口香糖"的活動。盡管如此,但當我們走在萬里大道上仍隨處可見口香糖和小紙片,小垃圾的"身影"可見"治"不能代替"防"我們保護校園環境一定要從預防為主,我認為環境問題是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誰也不想生活在一個不干不凈的環境中。因此,今天我借此機會在這里呼吁大家:讓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去維護環境,不亂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隨手拾起廢紙。
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我們萬里的藍天依舊明亮,我們萬里的綠草依舊光鮮,我們萬里的校園依舊美麗!
同學們,保持校園清潔,從我做起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大家好!
站在事故發生的路邊,我看到人們驚慌失措,我的心在可怕的馬車面前回蕩。
為什么!為什么很多人總是醒不過來和別人爭這一秒甚至半秒,讓生活失去了色彩?他們為什么不讓步一點?為什么不退一步,讓他有幾秒鐘的時間?人生苦短,失去后不懂得珍惜,只會讓愛的人流下無力的眼淚…
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50萬,其中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0。4萬。交通是為“人”服務的,交通事故的發生讓人看清了“人”無視交通法規的結果。交通對人是有益的,但它帶來了這么多事故。它拆散了無數家庭,拆散了無數妻兒。能說是惡嗎?
維護交通安全,關愛長壽。面對這個驚人的數字,我們一定要“感嘆”嗎?如果我們犯了錯誤,我們會改變它們。我們應該吸取教訓,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我們要搞文明交通!讓這些車輛充分發揮效益,給我們帶來效益。
走文明之路,倡導文明交通時尚。行走時,不闖紅燈,不亂過馬路,不爬過交通隔離設施,不違反交通信號,不妨礙機動車正常通行,自覺監督和促進文明交通環境建設。文明交通靠大家。熱愛生活是每個人的責任!
禮貌,中華民族的美德,開車上路時,車主要互相尊重,每一個小細節都會感動對方。我很尊重懂交通文明的人。晚上有車在我對面走,看到我馬上減速,把遠光換成近光,心里暖暖的。我父親總是教我在路上不要擔心。“快是慢,慢是快。”我現在明白了這種深刻的交通語言。在路上,互相減速,不要爭,但減速可以安全到達;欲速則不達,一旦“欲速則不達”導致交通事故,就不僅僅是“慢”。
做文明人,積極參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積極勸阻不文明交通行為,經常引導提醒家人朋友以遵守交通規則為榮,以不遵守交通規則為恥;關心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影響和驅使更多的人遵守規章制度,文明出行。
當人們緊緊抓住文明交通的時候,它就會默默發光,為我們保駕護航!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八(10)班的邱丹萍,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不再遙遠!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有許多的經典故事一直教育著我們。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我印象最深了。
宋代學者楊時、游酢二人拜著名儒學家程頤為師。一天,已考中進士的楊時、游酢登門求教,老師程頤恰好在閉目養神,為了不打擾他休息,兩人必恭必敬,悄悄站在門外等候,過了好久,老師才醒來,這時大雪已經蓋過兩人的雙腳,這就是“程門立雪”的故事。楊時、游酢二人對老師是多么地尊敬呀!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卻做的很不好。不尊敬老師,甚至對老師出言不遜,不友愛同學,因為一點小事就破口大罵拳腳相對……
再看看我們的校園,紙屑滿天飛,滿校盡是廢紙袋呀!記得我們勞動周時,張老師教育我們,在打掃衛生時想想自己亂丟垃圾是多么地不應該,想想那些不講衛生的人是多么可恥!
看看那些被損壞的垃圾桶吧,它們在無聲地譴責……
看看那些被搖壞的小樹苗吧,它們在痛苦地呻吟……
我,你,我們大家都在做什么?
四月,學校開展了“文明禮貌教育”活動,文明之風吹遍了正平中學的每個角落。全校同學在教育活動中有了深刻變化。見到老師我們都由衷地稱呼“老師好”――這是多么甜美的聲音啊!亂丟亂扔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寢室,教室更整潔了,同學之間更和諧了,整個校園更文明了!
其實,文明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是那么地近,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多付出一份理解,多付出一份寬容,多付出一份愛心,你說文明離我們還會遠嗎?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文明則國文明。同學們,讓我們唱響文明之歌,爭做文明好少年,努力成為有用于社會的棟梁之才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