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應該都有很熟悉吧!農民伯伯每天在田地里干活是多么的辛苦啊!我們從小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有一天,我在吃飯時,不小心把幾個土豆弄到了地上。我看了看地面,我懶得去撿,毫不在意的又吃起飯了。旁邊的同學問:“土豆掉在了地上。為什么不撿起來呢?”只不過掉了幾塊土豆,待會掃了不就行了嗎。”同學告訴了小飯桌的阿姨,阿姨突然嚴肅起來說:“這每個土豆,就算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在烈日當頭的時候復出的汗水才得來的,這飯菜來之不易呀。
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以下幾點
一、珍惜糧食,適量訂餐,避免剩菜,不扔剩飯。
二、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三、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
四、看到浪費要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我們要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爭取當一個勤儉節約的人。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說:“靜以修身,儉從養得。”(三國時期)諸葛亮。“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破由奢”(唐)李商隱。
從進校園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我們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從此我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地里干活,流了許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么辛苦,我們怎么能不珍惜糧食呢?
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也不必這么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教材熱土,花費心血種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么呢?
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不會愛惜其他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嗎,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是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要打包帶回家。節約糧食應該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品質。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爸爸媽媽都是普通工人,收入的工資也比較少,就按一個月來算吧,能收入五千多塊錢。而我呢,卻不掙錢,反而成了他們的“討債鬼”,唉,我還真得對媽媽說:咱們以后要勤儉節約。
夏天,同學聚會。我們去吃燒烤,阿姨買了好多好多的礦泉水,說吃燒烤的時候不是太辣就是太咸,必須用到礦泉水。聚會之后,餐桌上一片狼藉,什么骨頭,簽子,礦泉水瓶……這時,陳卓誠跑過去,把礦泉水瓶都拿進了他準備好的塑料袋里,高興地拎著它走了。我十分納悶。第二天,我問陳卓誠那些瓶子去哪里了的時候,他嘿嘿一笑,對我說:“那瓶子太好了,還幫我掙了五塊錢呢。”我立刻明白了,昨天,陳卓誠把瓶子帶到了收廢品的地方,賣了五塊錢。
這件事情經歷過后,我經常這樣做,不僅賣瓶子,還把媽媽不要的手機充電器剪開,取出銅絲,兩斤銅絲能賣好多錢呢。
直到現在,我不但用收廢品掙錢,還節約糧食,節約文具。以前,我總是一學期換一個文具盒,現在,我總是逮著一個不放。看,我掙的零花錢滿一百元了,快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吧。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六年級__班的一名同學,我叫__。我今天要給同學們帶來的演講是《讓我們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希望同學們在聽完我的演講后,都能夠在以后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
同學們,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它,去肩負起傳播它的重任。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多少先輩們為了我們這一代幸福的生活時光付出了多少代價嗎?他們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在雨雪的天氣里,被凍得手腳開裂,沒有衣服穿,也要堅持為我們爭取到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那些戰士們,沒有食物吃,就是靠吃山上的樹根活命,為了活命,為了堅持走下去,他們只能把騎行用的馬,殺了生吃,我想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大的勇氣。在他們那個年代里,哪有像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他們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穿到破了洞,還要拿著縫,縫了又補。吃得飯菜每天也都是紅薯一鍋煮,哪還有我們每天的大魚大肉吃。
我們現在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父母給了零花錢還嫌少,看到路邊的玩具好吃的就要買,衣服稍微舊了一點就要求買新的,飯菜做的稍微不和胃口就不吃。這個樣子我們想一想,又怎么對的起那些先輩們用鮮血,用生命為我創造下來現在這么美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怎么對的起我們的父母,他們那么辛辛苦苦的在外面掙錢,供我們在學校里讀書。而我們卻在學校里為了跟同學們攀比,今天看到有一個同學穿名牌鞋,明天我也要去買一雙,今天我看見有同學用了最新的平板電腦,我明天也要去買一個。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名牌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無非就只是為了滿足我們一時的虛榮心,而只有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我們才會受益終身。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提倡同學們,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吃多少乘多少,碗里不剩飯,鍋里不剩菜,不亂挑食,不嫌東嫌西;在父母給零花錢的時候,不立馬就花掉,而是攢起來;在看到別的同學穿名牌衣服的時候,我們不能去攀比,而是要把我們的衣服穿舊了再去買等等,我希望在生活的小事中,同學們都能做到勤儉節約,都能養成一個勤儉節約的習慣。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選手:
大家好!
春意萌動、百花爭艷,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資源消耗隨之增加,資源緊缺已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節能是硬道理,是一項基本國策。
還記得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里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里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里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么可怕的現象啊!
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只因我們覺得自己花錢買的飯,吃不完倒掉理所當然;公司里的水和電不是自家的,就無須擔心水費、電價的高漲。在人們心中,僅僅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才懂得節約、才會節約;節約在公司里只不過是空喊的口號,不能落到實處。在這里,我呼吁大家,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而一個企業離不開水、電、煤等生產成本。節能是每個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勤儉節約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命題重又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
俗話說,“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節約不僅是企業管理層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企業每個員工應該思考的問題。
有人會問:“我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恒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說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領取勞保、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恒,集少成多,為企業的節能工作獻上自己的一分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企業的壯大鋪墊出一條節約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