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的問題你做了嗎?12月7日星期一,共青團中央推出新一期的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這期的主題是關于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浦東開發30周年慶祝大會觀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浦東,真的是一個傳奇的存在,遙想30年前,浦西看浦東還是一片郊野,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從一片灘涂之地,到632米高的上海中心。浦東,在開發開放的30年中,不斷的刷新這天際線。
30年前如果初到浦東迷路都是可能的,因為當時人口實在太少,連地圖都找不到,30年后,600萬人口擠滿了1200多平方公里,浦東國際機場連接了132個國際航線出入境人員連續17年全國第一,18條軌交,4座越江大橋,15條過江隧道讓許多人看了直呼厲害,
現在去陸家嘴,都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能感受到無時差配置全球資產的活力。面積不過31.8平方公里的陸家嘴金融城,云集了10多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60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30多萬名金融人才。永不眠歇的資本在這里匯聚流轉,經濟密度“寸土寸金”: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過億的有102幢,超10億的30幢,超50億元的4幢。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早在__年,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就作出清晰論斷。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浦東進一步發展和帶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指明了方向。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
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三十而立,浦東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必將繼續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為全國改革開放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繼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浦東,一定能和全國一道,不斷創造開發開放新的奇跡。
30年前,上海浦東還是阡陌縱橫的田地;30年后的今天,這里已成為改革開放的熱土。
歷經30年開發開放,浦東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__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__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
在這片因開發開放而日新月異的土地上,浦東稅務人與萬千納稅人一起,見證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奇跡。浦東稅收事業的發展歷程,也正是浦東開發開放壯麗篇章的生動詮釋。
1993年3月6日,浦東新區稅務局掛牌成立,外掛財政局、稅務局兩塊牌子,內設一套班子,實行合署辦公。這一年,浦東新區稅收收入12.28億元,不到全市稅收總收入的6%。
那時的浦東,正是不滿3歲的“丫丫幼童”。那時的浦東稅務人,大概也不會想到,伴隨著陸家嘴高樓拔地而起的,還有浦東稅收總量的飛速增長。而今,在剛剛過去的__年,浦東貢獻的稅收收入達到3754億元,占到上海市稅收收入的近30%。
__年1月1日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金融機構大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見證了這項規模浩大的稅制改革歷程在浦東拉開帷幕。
“上海市首張營改增稅單是我們在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具的!”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辦稅員回憶起當年的情形。__年2月1日上午9時19分,浦東新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成功受理了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的上門申報,開具了全市首張營改增稅收繳款書。“在浦東新區稅務局幫助下,營改增首月我們成功開具增值稅發票46份,當月獲得進項稅額6萬余元,并成功認證抵扣。”該辦稅員表示。
__年5月,營改增的腳步再一次加快。經國務院批準,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在浦東新區稅務部門的全力幫扶下,浦東所有企業順利實現營改增。
改革成績如何,還得看納稅人的評價。“到__年底,稅負比去年同期降了20%!”發出感慨的郭治文,是位于上海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中的快錢公司的財務總監。這句話,記錄在__年2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稅負降了,我們感受到了!”》。
__年4月1日,浦東新區稅務局開出全國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
稅務人是見證者,也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踐行者。從營改增到環境保護稅開征、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浦東新區稅務干部始終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在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破浪先行的時代印記。
周虹出生于中國溫州,12歲時隨家人移居德國。從1996年起,她先后就職于德勤、先靈、拜耳和羅氏等公司,在德國、英國、新加坡和中國工作和生活。2012年,周虹回到祖國懷抱,定居上海浦東。2015年3月,周虹接住了羅氏的“橄欖枝”,任羅氏中國總經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當面試時,她提問:羅氏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么?羅氏集團的高層給出的答案是,希望“創新藥在中國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時間用上新藥”,而這也正是周虹的夢想。
2020年注定令人難忘。在新冠疫情的考驗下,企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戰,營商環境面臨“大考”。今年春節期間,周虹和生產線上的同事在位于浦東張江的工廠加緊工作,確保供應。羅氏制藥的幾款藥物被選為治療新冠疫情的急需用藥,其中包括一款名叫“雅美羅”(托珠單抗)的藥物,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周虹將浦東比作一片熱土,在這里,可以研發引進更多創新藥物、探索創新方式,惠及全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羅氏扎根浦東26年,既是浦東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貢獻者,也是浦東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對創新奮斗者來說,浦東既是最好的“戰場”,也是最佳的居所。
羅氏是第一家入駐浦東張江的外資企業。1993年,當羅氏決定將中國總部落戶張江時,龍東大道附近還有大片農田;一年后,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奠基典禮在張江舉行,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領導首次提出“中國藥谷”的概念。
2019年,龍東大道進一步升級,連接城區與機場。羅氏上海創新中心也在張江園區落成,進一步升級企業創新能力。過去十幾年里,羅氏在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目前擁有超過300名研發人員,九成以上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產生發明專利200多件。
受益于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2018年周虹在浦東獲得了首張自貿試驗區推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同年她還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紀念獎”。
羅氏連續三屆參展進博會,今年進博會期間,周虹更加繁忙。她在現場運用多語種優勢,向更多國內外參會者介紹企業的發展歷程,這也是上海浦東“而立之年”最有力的一則“國際廣告”。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為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作新貢獻。
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要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要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開展全球科技協同創新。
浦東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要更好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作用,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若干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要加快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要率先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團隊特別是青年才俊。
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我說過,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我還要說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任何人企圖人為阻礙世界大海大洋相通,都只能是一種不自量力的幻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資源配置能力,提高對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響力。
浦東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浦東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要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要堅持廣大人民群眾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發展之路。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動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率先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
推進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要構建和諧優美生態環境,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把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作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環,著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高度、聚焦國家戰略,會同上海市做好頂層設計,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具體舉措,共同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觀后感5篇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心得感悟
★ 2020青年大學習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團課觀后感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特輯團課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心得
★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