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推出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特輯上線。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為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作新貢獻。
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要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要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開展全球科技協同創新。
30年前,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新篇章。上交所在“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在浦江之畔敲響了新中國資本市場第一聲開市鑼。十八大以來,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賦予資本市場更重大深遠的時代使命。成立30年來,上交所秉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浦東精神,奮勇開拓,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發展主旨、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擔綱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滬港通開啟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之先河,推出首個交易所場內股票期權,平穩實施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努力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主戰場。
下一步,上交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六穩”“六保”方針,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貫徹“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理念,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能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凝聚共識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對交易所事業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
二是大力弘揚浦東改革開放精神。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緊密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將上交所建設成為全球一流創新資本要素集聚高地。主動融入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堅守科創板定位,發揮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支持和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30年來,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不僅物欲充足、大樓林立,還有更為生機勃勃的文化風景。浦東價值,既在飛馳發展的金融城以及張江人工智能的高精尖技術中,也在“上下六百米,里外一百年”的吳昌碩紀念館和不斷建設的文化設施上。
30年來,浦東文化發展從未停止過腳步,如今不僅有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云間美術館、朵云書院、船廠1862等文化場所,“十三五”所規劃籌備上海大歌劇院、上博東館、上圖東館、浦東美術館、宋城演藝世博大舞臺、群藝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也將在浦東建成交付使用。
云間美術館館長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東開發后特意從松江來到浦東找尋機遇,在高樓中建立了美術館。“我們美術館和其他不太一樣,建在辦公樓宇間,周一到周五客流量比周六周日更多,附近白領休息時會來看展,他們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對人文環境有很強需求,所以常態化的文化導入非常必要”。在陸家嘴,白領們下班后會逛展、看書、聽音樂會,休息時也參加綠地上舉辦的“咖啡節”“非遺集市”等,文化活動豐富。
這只是浦東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片區后灘地塊,本是商業用途的臨江地塊變身“城市綠肺”。占地188公頃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倚江攬翠,又將成為浦東新景。
在浦東濱江,過去灰撲撲的“工業銹帶”亮了,老碼頭、舊倉庫紛紛變身創意空間,不同顏色區分出騎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綠化帶。
“聽交響、到東方”早就成為樂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團也紛至沓來;而就在上個月,全球最大的電競賽事S10英雄聯盟總決賽也是在新修好的浦東足球場舉行。
徐迪旻表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在根本上與文化軟實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在回顧30年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就上,文化給浦東奠定了底蘊,文化讓浦東走得更遠,金融和文化產業共生共榮,是自然生態,也是必然趨勢。
如果說30年前,浦東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給到吳昌碩紀念館,堅守了“城市文脈”;那么30年后,陸家嘴最后一塊空地留給浦東美術館,滋養了“城市氣質”。經濟與文化齊飛,可以預見,浦東的未來30年依然大可期待。
30年,歷史長河一瞬間,上海浦東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變。
“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2010年,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就作出清晰論斷。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這是浦東肩負的國家戰略,承載的時代使命。
“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
30年來,浦東在改革開放中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荊棘中闖出一條條新路,創造了全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53個“第一”,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
是改革開放改變了浦東的命運,讓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時任浦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啟正參與并見證了浦東開發開放早期波瀾壯闊的奮進歷史,他回憶說,“浦東開發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號:‘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浦東開發’,還把這句話貼在食堂,時刻提醒大家”。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開發區,在規劃設計階段采取國際咨詢方式,為中國的城市規劃開辟了新理念,樹立了新標桿。因為這份堅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總部匯聚陸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這里的嶄新城市天際線。站在浦東陸家嘴環形天橋“明珠環”上,環顧林立的高樓,可以感受到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晝夜地為中國經濟暢通血脈、激發活力。
浦東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豐富、金融機構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通過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場,強化了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通過將海港、空港打造為世界級樞紐,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三;通過發展服務貿易、高技術產品貿易等高能級貿易,不斷增強全球貿易資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當年浦東拓荒者篳路藍縷、奮勇拼搏、敢闖敢試,他們的奮斗精神、責任擔當,激勵著今天的開發者更好地發揮突破攻堅與示范引領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陳高宏說,“浦東顯示出了其應有的國際效應。從‘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到陸家嘴規劃設計階段國際咨詢,到保稅物流園區,再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項開放舉措的實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形象”。
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浦東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在新征程上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對我們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等一系列“全國第一”;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647元。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開發開放的實踐充分表明:“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放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團課學習心得五篇
★ 青年大學習網上團課浦東開放開放30周年大會特輯觀后感心得
★ 2020青年大學習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團課觀后感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觀后感5篇
★ 2020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心得
★ 2020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學習心得感悟范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