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心得感悟怎么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心得感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針對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
會議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會議還強調,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精準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
“明年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一個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給和需求之間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使得經濟進入到合理的增長區間。這一個目標,從明年宏觀調控來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實現。”張立群表示。
溫彬稱,在宏觀調控方面,主要還是要加強需求側的管理,保持政策的連續穩定和可持續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這個基礎上,深化供給側改革。改革也包括多個領域,比如在土地、國企、財稅、金融等方面進一步的推進改革,特別是建立發展雙循環的格局,進一步擴大內需。
一、立足本職、乘勢而上
在深刻認識歷史方向和發展大勢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準,才能看得遠。縱覽以往十三個五年規劃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國情,把握發展大勢,尊重客觀規律,才能科學回答好未來五年經濟社會如何發展的問題。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正確把握了不變與變、成績與短板、繼往與開來、當前與長遠、國內與全球的辯證法,提出了高瞻遠矚的奮斗目標和一系列務實管用的發展措施,有利于社會主義新征程行穩致遠。作為基層行干部,身處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開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深化,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加速拓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找準人生定位與奮斗目標,把個人際遇融入時代發展大局,做“十四五”時期的奮進者、開拓者、建設者,全行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賽。
二、旗幟鮮明,堅定自信
在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國在“十三五”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取得決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詮釋了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的深刻內涵,充分彰顯了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發展優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各種圍堵遏制中國的聲音和行為,我們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堅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面對“三權分立”“西方憲政”“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站穩立場、敢于亮劍。
三、求實創新、擔當實干
要緊緊圍繞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切實將“創新”等高頻詞作為今后工作重點。對于農商行而言,一是創新驅動。勇于創新是業務發展的前提,搶抓機遇是業務發展的關鍵。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國家關于企業復工復產、生豬養殖、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政府對資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發展的機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準方向積極對接重點項目,不等不靠,持續發力,助推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二是站穩人民立場。認真學習貫徹好民法典,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及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樹立行為準則、引領社會風尚,用實際行動爭當正能量傳播者。三是持續強基控險。風險防控是我業務發展的保障,必須認真做好信用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防控工作,并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合規創造價值”理念,推動我行高質量發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涉及民主法治、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文化藝術、國民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民眾關心的方方面面,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意義重大。
立足實際,謀劃遠景。李克強曾強調“要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后勁、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更加注重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增強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促進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這闡明了在“十四五”規劃中,黨中央將繼續著眼于從“頂層設計”來謀求新的發展,既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立足于當前實際,又從發展的角度,謀劃長遠,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關切基層,注重民生。在基層代表座談會的講話中強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如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未來發展的諸多風險和挑戰,“十四五”規劃更讓人民充滿新的期盼。未來五年,聚焦民生熱點、直擊民生難點、化解民生堵點,“發展為了人民”依然是黨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目標。
強化擔當,開創新篇。“十四五”規劃,將繼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經濟。這就要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有堅韌的擔當精神,增強干事創業的本領,以創新的觀念、開放的思維干在實處,為“十四五”規劃和發展增添新動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堅實基礎,為奮進中的新時代開創新的篇章。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聚焦鄉村、發展鄉村、振興鄉村是穩固社會發展勢頭、提高國家發展質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和必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提振精神、一鼓作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建設的偉大勝利。
黨建引領促振興,凝心聚力日月換新天。在長沙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實踐證明黨的領導是國家高速發展、人民日益幸福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鄉村振興中堅力量,沖鋒在前、埋頭苦干,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奔向幸福生活。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共產黨員能吃苦、敢沖鋒、輕名利、重口碑的優良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用滿腔的熱情和辛勞的汗水澆灌美麗鄉村之花。
產業帶動推振興,生生不息天地顯盎然。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黨員干部,對鄉村基礎設施落后、技術和人員缺乏、產業結構失衡的現狀深有感觸。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據地區環境特點和發展水平,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發展特色化、差異化產業不失為擺脫束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破題之道。產業的形成促進經濟發展,良好的經濟環境吸引優質人才,人才的聚集推動技術革新,技術的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如此循環往復、綿綿不絕,才能使農民更加富足,鄉村更加有活力。發展特色產業,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的項目,要立足自身資源條件與區位特點,尋找穩定的、可持續的產業,充分利用產業效應,帶動鄉村發展。
科教文衛固振興,軟硬兼備鄉村添內涵。“加快科技創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多個專家座談會上為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領域“十四五”發展錨定方向。我們談鄉村振興不僅要讓鄉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還要讓群眾的精神“富”起來。經濟上的富足助力改變鄉村的外在風貌,科教文衛事業的興盛提振農村群眾的精氣神,豐富鄉村的內涵。軟實力的提升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基礎薄弱,要立足長遠、戒驕戒躁、穩中求進,牢牢牽住科教文衛工作的“牛鼻子”,鞏固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為鄉村發展接續動力,抓住農村發展的未來。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作為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后的首個“五年”規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四五”規劃,加強了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從此次新冠疫情來看,我國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并實現全面復工復產達產,經濟迅速由負轉正,其根本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回溯這些年的發展,也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走過了改革開放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強起來”的飛躍。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一以貫之地強化了黨對一切工作地領導,自始至終地把黨的方針政策融入到了“十四五”規劃的各個方面,這是保障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核心所在。
“十四五”規劃,擘畫了美好發展的新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十四五”規劃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為擘畫美好新路徑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規劃,事關國家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點。全會審議通過的規劃既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又注重了長遠發展,是今后發展的綱領性規劃。其中,最關鍵的是以科學的精神結合實際、防范風險,最終形成目標清晰、路徑明確、舉措有力的政策和方向,確保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在劈波斬浪中行穩致遠。
“十四五”規劃,體現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發展的一切成果都要惠及人民,都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開啟的“十四五”規劃,承載著全國上下實現更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從根本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了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將群眾的所需所想所盼變成了規劃的動力和內容,真正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訴求和愿望。可以說,老百姓關心了什么、期盼了什么,我們的“十四五”規劃就體現了一個什么的有機承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倒計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已經蓄勢待發。讓我們以規劃引領發展,以發展實現幸福,“十四五”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