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勢,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心得感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12月24日上午,舟山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市委書記、新區黨工委書記俞東來主持會議并講話。何中偉作傳達。
會議指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總書記這次重要講話和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共同構成了指引我們在新發展階段做好各項工作的總綱領。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切實增強戰略自信和政治意識、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深化對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做好經濟工作的能力本領。
會議強調,全市各地各部門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舟山實際和市委七屆十次全會的部署要求,切實抓好明年經濟工作。要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堅定必勝信心,全面查找經濟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對風險挑戰做好充分準備,拿出明年補短板、強弱項的具體工作意見和舉措。要認真分析明年經濟形勢,緊緊圍繞市委全會提出的“十四五”總體目標和明年工作任務,狠抓“十二件大事”和“九方面工作”,落實各項重點任務,早準備、早部署、早見效,努力完成市委全會提出的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會議強調,要把明年作為大抓落實的一年。各地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要迅速行動,對明年工作全面安排、全面部署、全面展開,在“十四五”開局之初就展現抓工作抓落實的良好態勢。要認真研究爭先創優的機制載體,制定抓落實的具體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推動各方面工作分解落實、提前展開、有力有效推進,全力奪取明年經濟工作“開門紅”。
加力補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釋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紅利。
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了一攬子具體任務和舉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
專家表示,未來五年我國將加力補齊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民生領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體系,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穩步提高
甘肅渭源縣是有名的貧困縣,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原來居住分散,孩子上學遠,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難。這兩年已經把668戶3006人搬遷到上灣鎮南谷新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投資辦廠,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勞務輸轉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貧困群眾實現務工就業。建成了500畝的鮮切玫瑰種植基地和25座日光溫室。
“在每個搬遷戶的房子屋頂上安裝了光伏電板,去年這里搬遷過來的群眾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遠遠超過了現行的脫貧標準。”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11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
這只是一個縮影。回眸“十三五”, 我國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一系列積極變化切實可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明年經濟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會議,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行重點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為“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要到位,適應要主動,引領要有為。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從癥狀上看,表現為增速下降、價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辦法,在于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適應新常態,不能坐著等、站著看。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引領經濟邁上新臺階。
做經濟工作,貴在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有需求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在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
推進結構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應。只有宏觀政策穩,才能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只有產業政策準,才能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觀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只有改革政策實,才能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只有社會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線,最大程度減少陣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020年,我們將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因此,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完成好重點任務,十分重要。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意味著中華民族千年愿景、億萬人民的共同期盼將變為現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邁出關鍵一步。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歷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眼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必須抓好的重點任務,為我們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完成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必須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必須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體現在人民生活改善上,必須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實現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并不輕松,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各部門和各項政策協調配合,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圍繞民生大事難事急事,精準發力、補上短板,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針對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
會議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會議還強調,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精準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
“明年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一個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給和需求之間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使得經濟進入到合理的增長區間。這一個目標,從明年宏觀調控來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實現。”張立群表示。
溫彬稱,在宏觀調控方面,主要還是要加強需求側的管理,保持政策的連續穩定和可持續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這個基礎上,深化供給側改革。改革也包括多個領域,比如在土地、國企、財稅、金融等方面進一步的推進改革,特別是建立發展雙循環的格局,進一步擴大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