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指出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把家風家教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民道德修養和文明素養的重要內容,勢在必行。“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谷文昌家風則是家風建設的風向標。
谷文昌同志離開我們已經__,在他留下的豐富的精神財富中,家風更是我們全面治黨的傳家寶。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決不允許自己的家屬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顧”,如女兒結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家具,他不批,因為這是搞“特殊”;二是“特別嚴格”,就是一般群眾可以做的事,領導干部子女不能干。如1962年的東山高考落榜生,絕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兒卻被安排為臨時工。在東山擔任領導職務14年,當他告別這片為之奮斗多年的熱土時,帶走的卻僅僅是一只裝書用的舊皮箱,一個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頭,兩壇自己腌制的咸菜……
谷文昌家風既是谷文昌對親屬的具體要求,也是嚴格自律的真實寫照,更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谷文昌家風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事例生動,集中體現了那一代共產黨員艱苦樸素、清白為官、為民奉獻的優良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應繼承和發揚好這種優良作風,讓簡樸本分的“谷文昌家風”引領社會風尚。
“欲治國者,先齊其家”,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中國歷史上,許多有為之士都把修身、齊家與治國聯系起來,認為要治國就必須修身齊家?!皭燮渥佣唤?,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下智慧與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是谷文昌言傳身教的結果。今天,對我們黨的領導干部來說,如何教育好家屬子女,樹立良好的家風,自己必須率先垂范,做出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力倡導家風建設的今天,我們要以谷文昌家風為標桿,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風美德,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活的避風港,也是提供前進動力的加油站。家和萬事興,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建設好自己的小家不僅有利于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會大家庭的和諧共榮。
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庭建設必須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大要務著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說,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兒女以及雙方的父母,讓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歡喜夫妻。我們要以愛為根,做到真愛無私、覺愛無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擔負著培養下一人的責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認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為人父母的職責與任務不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身體好,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啟蒙教育,立德樹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恭敬心,糾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過失。
家教靠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道德力量潛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靈。
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注重家風,就是傳承好家風,不斷地釋放正能量。中華民族的傳統家風可歸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盡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但幸福的家庭卻有著相似的家風,有的講究道德、誠實守信;有的崇尚知識、重視學習;有的勤儉持家、尊重勞動;有的家庭和睦、科學教子,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礎上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家庭建設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基點。中國夢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在家庭建設中注重家庭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風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諦。
在我看來,首先,家風是一種教育方式的傳承,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教育,是一種需要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換言之,家風即家庭的一種風氣,是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它需要先內化于心,而后外化于日常的行為中。因此,對于孩子的家風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精神教育。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指不僅僅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簡單的判定正誤,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其所以然,進而引向教育的核心。如此反復,使家風的存在逐漸進入孩子的內心,形成一種行事的內在準則。再者,家訓作為
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家庭傳統,至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著強烈的影響。相對于家風來說,家訓則顯得更為具體易懂。它就是對家庭成員的一種要求或者說是一種警示,明確地指出行為方式中的禁區。古人有每日誦其家訓并將其熟記于心之禮,細細想來,這種傳統也不是全無道理的。熟記于心之后,每當你行事之前便會不自覺地以家訓為準,符合則為之,不符則拒為之。事實上,家訓的存在是對家風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以達到內外共同要求的目的。最后,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項——家教。它主要是以父母雙方為主導的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這種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梢哉f,家風與家訓的教育都是家教內容的一部分。家教內容體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的成功與否也能直接反映出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人的家長。尤其是在孩子的認知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標準都來自于父母對他們的引導,所以這段時期是至關重要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一旦形成,是很難再改變的。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真的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首先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應該從現在做起,給他們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好的家庭教育。
我相信沒有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更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誤入歧途者之一。可是這些不是只要想想就能夠實現的,它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來做些什么是我們的孩子遠離危險的邊緣。家風不是說說而已,家訓也不是背熟就作罷,家教更不是
簡單粗暴的打罵。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我們必須首先自己要重視這三者的存在,而后才能將其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風正不正,家訓嚴不嚴,家教好不好,不是別人說了算,自己孩子的未來才是最好的證明。不要等到無可挽救的地步再后悔自己當初教育的懶惰與放縱,要從現在開始擔負起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自己的愛給孩子,給自己以嚴格的要求,以高標準的家庭教育助孩子成就美好的未來。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并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盡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于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范。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墒窃蹅円泊蟾趴吹?,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家規教育突出干部“少數”關鍵。將家規教育作為《條例》《準則》的學習計劃、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黨員組織生活日以及機關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黨員干部正確認識“家與國”、“規矩與紀律”之間有機統一、繼承發展的關系。提煉新時期余姚機關黨員遵紀守廉“三字經”,引導廣大機關黨員學習借鑒中國傳統家規中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思想道德觀,切實踐行“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行為準則。在機關黨員中開展尋找優秀家規、祖訓、族箴等活動,要求機關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給家庭成員立規矩,鼓勵每個機關黨員親自寫(立)一個家訓,作為理家治家的準則。將家規教育作為加強機關黨員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挖掘身邊機關黨員干部清廉典型背后的好家規、好家風,深入剖析案件查處中“家族式腐敗”、“身邊人腐敗”的教訓,通過正面學習與反面警示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機關黨員重家教、立家規、傳家訓。
家規傳承發揮家庭“主體”作用。牢牢把握“家庭”這一家規傳承的主要載體,在全市行政村、社區、學校、家庭中建設“好家風示范點”,在電視臺開設“家風”訪談專題,組織開展“家教20招、好家訓20例、勤儉節約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征集活動。設立“余姚好家風”專題網頁,通過尋找好家訓、宣傳好家風、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優秀家風、傳統家訓和背后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經收集了一批余姚當地歷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當代知名人士優秀家規家訓3000余條。在此基礎上,在全市黨員領導干部家屬中開展姚江傳統優秀家規家教品鑒活動,通過發放“弘揚家規、拒絕腐敗、守住幸?!背h書、品讀優秀家規家訓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蓋到黨員領導干部身邊人。深入開展“童蒙養正”廉潔主題教育,先后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了“開學第一課學王陽明家規”、編發“紅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潔主題教材、傳統廉潔觀教育講師團進校園、青少年廉潔書畫作品創作大賽等,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以此帶動家庭良好家風的培養。
家規弘揚注重市民“多數”普及。開展余姚傳統家規家訓廉潔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賢”為代表的余姚歷史名人優秀家規家訓、族規族箴、廉潔故事等,編撰成《姚江優秀傳統家訓選集》一書,收錄《開元王氏族箴》、《四明黃氏族譜》、《泗門謝氏家訓》、《姚江諸氏家訓》、《臨山衛阮氏家訓》等43篇優秀家訓,近期該書已經公開出版。在相關媒體平臺開設“姚江傳統家風”專欄,在電子平臺上傳《王陽明家規家訓》、《余姚名人家規家訓故事集》等視聽資料,向市民推介優秀的傳統家風。推進“一館五基地”建設,“一館”即在余姚名人館中增設余姚名人先賢家規家訓展廳,重點展示余姚先賢名人的優秀家規家訓和相關故事;“五基地”即做好余姚五個市本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規家訓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現場教學精品線路。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選擇了一批文化底蘊深厚、村風民風良好的村、社區,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學校、企業和基層站所,作為好家風建設示范點,全面推進村規、校規、廠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