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就必須做好六穩六保這項工作!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開展六穩六保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總結800字.歡迎閱讀!
新冠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它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不僅檢驗我們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而且檢驗我們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新冠疫情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疫情防控必然是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了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而實施的全面嚴格管控,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沖擊。但二者又具有相互促進的統一性:經濟社會正常動態循環的恢復以疫情的有效防控為前提,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就越小;同時,復工復產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可以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和有力社會支撐。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看,前者是階段性任務,后者是持續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時強調:“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
如果說新冠疫情發生后,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是很大的挑戰,那么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很大的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決不能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無所作為,更不能對實現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喪失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六穩”和“六保”統一于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正確策略和方法。“六穩”和“六保”都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具體體現,是在不同形勢下作出的科學安排。“六穩”和“六保”的指向一致,都是為了實現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但著力點有所差異。
“六穩”堅持結果導向,立足于增長變量實現穩中求進。穩經濟就要從決定經濟發展的各個變量入手,穩住每個變量。從支出角度看,經濟增長主要受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影響,為此要穩消費、穩投資、穩外貿。收入決定消費,當前,我國居民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來自就業。因此,穩消費就要穩就業。而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外資是重要力量,占了我國進出口總額近一半的份額,穩外貿就必須穩外資。金融和預期在經濟增長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古典經濟學將經濟機械地分為實物方面和貨幣方面,認為貨幣就像罩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但后來的經濟實踐和金融危機證明金融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經濟學家開始把金融活動納入經濟增長模型。預期是影響微觀主體經濟行為的重要參數,進而也構成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變量。因此,穩經濟就要致力于穩金融和穩預期。
“六保”堅持問題導向,立足于經濟主體實現穩中求進。經濟體系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中有多個部門,經濟學一般把這些部門分成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部門。不同部門通過自己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彼此聯系,形成經濟大循環,在此過程中產生經濟產出。疫情沖擊下,經濟大循環按下“暫停鍵”,各部門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被凍結,經濟產出嚴重縮水,家庭、企業、政府部門內的經濟主體收入銳減,陷入流動性危機。長此以往,大量主體難以為繼,不得不退出經濟循環。如此,即使疫情過去,由于經濟主體已經消亡,經濟循環難以重啟,經濟難以恢復。為此,疫情沖擊下,必須保住各類主體,在家庭部門,就要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在企業部門,就要保市場主體。在政府部門,就要保基層運轉。在國外部門,就要保產業鏈供應鏈。而糧食和能源安全是經濟循環的基本條件,也是必須保的。
“六穩”和“六保”之間也不是孤立的,兩者是彼此聯系的。“六穩”是大局,“六保”是前提,當前形勢下,只有全面落實好“六保”,才能實現“六穩”,也才能穩住中國經濟這個大局,實現穩中求進。通過保居民就業實現穩就業,通過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實現穩投資,通過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現穩外資、穩外貿。
“六穩”是工作,“六保”是任務,“六穩”的要求是做好,“六保”的要求是全面落實。在這個意義上,“六保”是底線,“六穩”是高線,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六保”和“六穩”形成了一個區間,是十八大以來區間調控思維的體現。在當前經濟工作中,要堅持底線思維,守住“六保”,爭取更好的“六穩”的結果。
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盡管疫情防控已見成效并呈向好之勢,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獲全勝決不能輕言成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能不能如期實現,既關系當前,又關乎長遠。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
運用辯證思維、掌握辯證法,統籌做好各方面工作,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重要經驗,是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的重大方針,也是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它的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共產黨特別強調統籌兼顧。”早在1957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我們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
新冠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而且這種沖擊體現在各個方面和領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系統思維、統籌方法來應對。只有統籌,才能充分調動并有效配置各方面資源;只有統籌,才能形成全國一盤棋,協調各方、上下一心;只有統籌,才能分清輕重緩急,重點突破、兼顧其他;只有統籌,才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新冠疫情防控不斷取得成效,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籌各方力量協同作戰的結果。接下來,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智能供應鏈、社區經濟、線上辦公、網絡娛樂、在線教育、無人零售等新業態新場景加速成長。未來,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倒逼消費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應通過培養新的用戶習慣、塑造新的思維方式、構建新的產業生態,進一步釋放不斷涌現的新動能。
從消費服務業看,線下消費向線上轉移趨勢明顯,將加快推動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醫療健康、數字娛樂等朝陽業態發展。受疫情影響,被抑制的傳統線下消費行業有望在消費者“更安全、更便捷”的需求下加快轉型升級。O2O(線上到線下)到家服務的商業模式促進了實體零售商轉型,線上商城、微信小程序等百貨購物自有平臺將推動會員精準營銷和個性化產品定制,基于互聯網的餐飲新業態在疫情期間顯著提升了餐飲商家的消費流量,電子游戲、短視頻、直播行業等數字娛樂新場景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培育消費服務行業新動能,要在提升服務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圍繞消費需求變化,快速打造適應市場的產品和營銷模式。
從生產制造業看,智能化數字化特征貫穿各環節,將加快推動制造業生產技術和運作模式革新。我國工業具備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云辦公”和“無接觸生產”,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數字化窗口加速開啟。此次疫情也倒逼許多傳統企業加速數字化商業模式創新與業務形態轉型,推進生產、物流、辦公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從消費互聯到產業互聯,數字技術將為垂直產業鏈賦能增值提供新機會,進而逐步構建大中臺、小前端、富生態的產業生態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沉著應對,在部署持續做好“六穩”的前提下,作出“六保”的決策部署,強化問題導向、夯實底線思維、彰顯民生情懷,為各地各部門在當前形勢下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定下基調、指明方向。
“穩”是大局,“保”為底線。面對中美經貿摩擦風波,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在實踐中取得顯著效果。針對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沖擊,中央運籌帷幄,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目標進一步細化和突出了問題,精準靶向施策。兩組目標共同構成的政策框架,涵蓋“內”和“外”、“宏觀”和“微觀”等多個維度,是我們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基本遵循和關鍵抓手。
“穩”和“保”是電腦訊網互補的。以就業目標為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穩”之首和“六保”之首。在陜西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產業扶貧,從柞水縣的“小木耳、大產業”,到平利縣的“因茶致富,因茶興業”,最終都惠及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就易地搬遷問題,總書記提醒“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有就業,就有收入,消費和內需就能激活,生產的循環才能暢通。我們要圍繞“六穩”和“六保”每一個具體目標,把握內涵,周密部署,真抓實干,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穩定。
在“穩”和“保”的基礎上,還要做到“進”。仍以陜西為例,當地脫貧不只靠“輸血”,而是注重培育產業自身“造血”,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用新發展理念將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用直播電商新技術連接大市場、延伸產業鏈。再看全國范圍,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憑借“云技術”等賦能邁向更高端,5G、物聯網等新基建鋪就長遠發展的“高速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補齊讓社會底盤更穩,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收官之年,決戰在今朝。我們要深刻領會扎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六穩”“六保”為抓手,穩扎穩打,攻堅克難,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而奮斗。
開展六穩六保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總結800字5篇相關文章:
2.2020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心得體會800字5篇
3.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心得體會總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