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的含義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是我國傳統節氣中的一個,時間在每年公歷10月7日、8日或9日,它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寒露節氣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寒露節氣的早晨,我們都可以看到植物的葉子上晶瑩的露珠,只不過這個時候的露水已經是非常寒冷的了。也許有身在南方的朋友會問,為什么南方的早晨沒有露水,這個原因很簡單,二十四節氣出自黃河流域,這個時候,江南以南的地區溫度還偏高,也不會太冷。
1、氣溫降得快,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C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2、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C以上,海南更高,在25°C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C~20°C,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C,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C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C以下了。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
1、山藥,山藥屬于薯類,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包括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和鈣、磷、鉀、鈉、鎂、鐵、鋅、銅等多種礦物質。山藥雖然可以同時滋補很多臟器,但最終還是以為主,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的排毒功能。
2、蓮藕,俗話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天的蓮藕不僅是佳蔬,還是一種良藥,根、葉、花都可入藥。常吃蓮藕,有通氣利水,養胃生津,疏導關竅之功效,對于防治高血壓有很好的效果。食用蓮藕的時候,記得要將藕節去掉,因為藕節更側重止血的功效。
1、寒露吃梨:寒露后各地水果集中上市,由于進入秋季,天氣逐漸的干燥,很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因此在很多的農村,老人有囑咐孩子吃梨的習慣;而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泡一杯菊花茶或喝一口菊花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2、寒露吃花糕:寒露過后,葉落一秋,花草樹木也逐漸枯萎,寒露吃花糕,有“留青”之意。并且,花糕有步步高升之說,因此常作為寒露節氣的一種飲食。
3、農事習俗: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